|
日前,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重庆市全面强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全国率先以党内规范性文件形式,从制度层面、机制角度系统谋划重庆未来五年河长制和河流管理保护工作。 《方案》出台后,重庆市各个区县积极响应,将《方案》指导精神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全力推进河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 即日起,“重庆河长制”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全面强化河长制”系列报道,展现重庆各区县在河长制工作中探索出的好经验,好方法,好成效。今日推出城口县河长制工作案例:探索建立“河长+纪委监委”模式,守护绿水清波。 任河碧水。曾赞红 摄 天下奇观何其多,不及秦巴观任河。刚刚结束的国庆黄金周,城口县任河流域成为市民和游客“打卡”的热门景区。任河延绵800里,似一条长长的玉带维系着大巴山区,蜿蜒逶迤。洁净的河水在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漫步于此,体验着金色大地流光溢彩,让人流连忘返。 任河是汉江上游最大支流,发源于重庆城口、巫溪和陕西镇坪三县交界的大燕山(古名万顷山)的“三棵树”。近年来,城口县通过深化任河上下游、左右岸一体化治理管护,推进任河水文化有效彰显,将任河打造成为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城口特色的源头型跨界山区河流管理保护示范标杆。任河的自然水质日益变优,达到国家II类水质标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般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离不开城口县纪委监委强有力的监督护航。 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聚焦主责主业,立足区域监督、网格监督机制,紧盯属地和属事责任,加强“室组地”联动监督,构建起“4+25+N+N”的监督体系,即4个监督检查室、25个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N名村(居)监督监察员、N名河长社会监督员。充分发挥“监督利剑”作用,有效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抓治水就是抓生态、抓发展、抓民生。为还原河湖“生态美”,城口县河长办与纪委监委联动,紧抓污水“三排”、河道“三乱”专项整治行动,不定期到县域砂石加工厂、河道砂石加工点和堆码场开展专题调研、抽查检查,精准发现问题并开展监督执纪问责。今年以来,城口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级河长共计巡河9172人次,发现问题103起,已完成督促整改101起。 “前几年,这条河臭气熏天,河水十分浑浊,满眼垃圾。现在好了,河水清洁了,河面再也没有看到过漂浮物了,感觉居住环境提升了几个档次!”近日,城口县纪委监委督察组开展巡河调研时,坨溪河附近一居民满意地向纪委干部反映。 坨溪河是任河左岸一级支流,全面实施河长制以前,坨溪河流域下游河道污水直排、河道乱倾乱倒、占用河道建设等行为突出,造成河道流域水质浑浊并伴有异味,一度成为“失去生命的河流”。 为有效治理污水,改善河流生态面貌,城口县启动“河长+”模式,对河道流域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多个涉河排污问题,严格落实“一河一策”工作,督促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提升治污基础设施扩能提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流域水质监测等措施,大力推进坨溪河流域污染治理,并定期开展暗访督查,分析污染现状,制定整改措施及时跟踪落实。 任河流域(巴山镇)。杨红 摄 目前,城口县已完成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及提标改造工程,县城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至2万m⊃3;。实施22个乡镇场镇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乡镇场镇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至7020m⊃3;。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以上。经过治理,坨溪河水质明显提升,行洪更加通畅,河流生态得到大幅改善。 “防止水污染,保护好长江上游的一江碧水,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纪委监委将进一步贯通‘四项监督’,整合监督力量,严格落实提醒、约谈、通报、问责机制,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督促各级河长以更扎实的作风履职尽责,为实现‘河长制’促‘河长治’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护航绿水碧波。”城口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