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35207|回复: 1

    【城口中学八十周年校庆征文13】感恩,那段高中岁月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服务组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积分
    33698
    发表于 2022-11-22 1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恩,那段高中岁月


    城口中学高2016届9班  王加彬


    一二三四……如今距离我从母校毕业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其实,时间并没有长到要扳手指来算,只不过岁月悠长,唯有将一根根手指拿起又放下才能将那份镌刻在心底的美好记忆完整地扒拉出来,直到可以细细咀嚼。


    关于母校的发展与辉煌,从入学到毕业,那三年我是亲身经历者;从踏进校门到现在,这九年我是见证者;这中间还有六年,我更像是一个背上行囊远行又极少归家的孩子,面对这位给予了我太多引导和教诲的八十岁母亲,我有太多的感慨想倾吐。今天,我都把它变成文字,一一道来。


    那天,我的微信弹窗连续闪烁,打开一看是李老师发来的母校校庆征文启事。看到“城口中学八十华诞”几个字,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六年前,一股股记忆的浪潮想我扑来,慢慢的润湿了我的眼眶。


    虽然距离上一次回母校仅短短几个月,但从母校毕业的这六年又如何能在那匆忙的一个小时得到些许宽慰呢?我是初中毕业后升高中才进入城口中学的,这是我们县城最好的高中,也是大多数人奋力拼搏的目的地。这儿有全城口最好的教学条件,最强的师资力量,还有最优秀的同辈群体。到这儿上学无疑是父辈们期盼子女通往一所理想大学的最好途径。


    风景旖旎的城口中学    清兵  摄

    所以,上城中对我们众多城口学子来说是希望,是人生的曙光。在城中的这三年,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来形容已经是最好不过了,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那段刻骨铭心的高三岁月。那是我们最青春的时候,也是最自信、最勇敢的时候。


    在这期间,城口中学,我的母校以她丰厚的土壤孕育了我们的成长,见证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付出与收获,以至于后来面对许多苦难和挫折时我们才能表现得那样坚韧。若是没有那一段必不可少的城中岁月,那我也必定不能成为今天这样“自立自强”的自己,也不能永葆那颗“唯善唯美”的初心。


    浇灌一颗种子需要一桶水,也需要一个不抛弃、不放弃的引路人。于我而言,母校就是那一桶水,给我成长和自信的舞台,哺育我们以乳汁琼浆,馈赠我们以知识、智慧、善良、美德、自信和勇敢,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而那引路人,自然是陪伴了我们三年的老师们,多年如一日地培育桃李却初心不改,教会了我们如何学习和做人,这是陪伴我们一生的财富。


    作者带队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走进城口中学参观学习    图源:城口共青团

    就在三四个月前,我组织了我们专业的研究生同学一起回城口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跟随李老师的脚步,我们一起回到我的母校——城中参观。从村里到县城,再到进校门,一切都有新的变化。高大的建筑越来越多,挡住了我望向城中的视线。距离越来越近,回想起在这美丽的校园中,曾经遍布我们的足迹和身影,从教室里的书声琅琅,到走廊中的说说笑笑;从操场上的尽情奔跑,到考场上的严肃认真……这一路从校门口再到校园走过的每个角落,满满的都是回忆。


    一路上李老师成为了我们的专业导游,当然还有我这个毕业了六年的小导游助理。看着我的母校,变了的是如今宽宏楼前那条更绿荫葱葱、雕塑生动而宽阔的文化长廊,那片更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焕然一新的塑胶操场,还有更完备的教学设施、更优质的住宿条件,扩充了的第二个校区和一再创新高的升学率,当然还有李老师头顶的白发和他越来越坚定的步伐。


    变了的都是美好,不变的是承载了八十年风雨的母校仍然巍峨矗立,历经岁月更替的老师们依然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以及成长在时间长河里的城中学子对母校笃定的深情。


    充满活力的城口中学    清兵  摄

    写到这里,李老师又发来一条微信——电子版的《学生习作集》。这是李老师专门为我们,也就是他教导过的学生而收集整理的,里面记录了许多届学生也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的优秀作文。滑动鼠标点击,定稿时间显示为2016年5月18日,是我们高中毕业的那年,翻开目录,是那些熟悉的名字。


    一瞬间,高中三年的欢声笑语和毕业季时那些依依不舍的画面飞快地从我脑海闪过。点开自己的那篇《让思维起舞》,我说:“老师,这您不会是敲定电子版时又重新给我们‘润色’了吧!”“没有哦,是你们自己写的哦!”隔着几百公里的屏幕那头,李老师立即回复,我能想象出那副黑白透明的玻璃眼镜下的微笑是依然如父亲一般慈祥又充满期望。


    我不敢相信,犹如梦回昨天,高中期间那些稚嫩清澈的思绪和活蹦乱跳的文字再次拨动了我的心弦,激动之余扑面而来的还有从鼻子浸润喉咙的一丝酸楚。李老师为我们做过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其中最有意义的一件——把我们的整个高中岁月定格在了那本《学生习作集》中,在那里,我们2016级9班的同学们永远青春不悔。


    作者带队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走进城口中学参观学习    图源:城口共青团

    时隔六年,再次听李老师上课是在我们此次的暑期实践。爬上食堂前那一段斜坡,斜坡的墙面上多了许多著名校友的简介和格言,这些都是从母校走出去的优秀前辈,是我们城中学子学习的榜样。斜坡尽头是我们曾经住了三年的宿舍,转过宿舍楼,是一个小停车场。停车场向上望去是夏的颜色,一整面墙的爬山虎密集而油亮,大概有十几米高。


    我们毕业那年的爬山虎还没有这样多、这样绿,如今就像母校的日新月异一般,只管向外人展示它的美好、灿烂和光明。


    来到当年的高中部教学楼,依然是那熟悉的红白相间的教室。走进二楼我们原来那间教室,绿白色系的课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靠阳台边的桃木色书架依旧摆满了书籍,蓝色如海的窗帘起起伏伏遮蔽着窗外射进来的阳光,后墙上的横幅刻着八个大字:心若磐石,追梦无悔。


    作者带队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走进城口中学参观学习       图源:青马撷思

    我们一行十人都是二十多岁的“大学生”,坐在挂有高二(4)班标牌的教室里,我选择了六年前的那个位置,正对着讲台中间,最是不能逃离老师视线的绝佳座位。李老师走上讲台,从他1999年来到城口支教讲起,为我们介绍了他扎根山区教育事业平凡而初心不改的事迹,特别是近几年母校的新变化,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他还着重谈到城口中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情况,使我和我的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看到台上的李老师,我觉得无比的自豪。李老师以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着,以自己36年的教育情怀言传身教的感染着讲台下即将走入社会的我们。我忽然想起李老师有次胃痛发作,宁愿捂着肚子也要坚持上到下课的情景,不仅泪眼婆娑了。“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那天这堂“做事认真、对人负责”的人生之课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此刻,我仿佛明白了,李老师为人师表的意义,母校给予每个城中学子成长的意义,这种影响是时间上的延续,是我们终生受益的精神财富。


    作者作为西南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研究生宣讲团成员开展精品党课宣讲  图源:西南大学研究生会

    关于我的母校,关于我的人生“导师”们,关于那段花季般的岁月,实在有太多太多可说、可写的了,但薄纸难赋深情。当有一天,我们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能以最好的自己走向社会的时候,那就是不负恩师教诲,不负母校栽培。


    语有限而爱无穷,言有尽而情不终。我在重庆北碚、在西南大学,祝福我的老师们平安健康、桃李满天下;祝福我的母校生日快乐,繁荣昌盛!



    作者简介

    王加彬,曾就读于城口中学高2016届9班,现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精致的猪猪女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0

    帖子

    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
    发表于 2022-11-22 16:47: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的城中学子,未来可期
    回复 支持 17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手机APP下载:

    官方微信

    QQ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 渝ICP备18015742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