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156场)现场,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介绍相关情况。
▲ 见习记者刘旖旎摄/视觉重庆
12月2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15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就近期市委市政府对优化风险区的划定举措进行了解释。
李畔说,市委市政府对优化风险区的划定举措其实是对当前重庆的疫情形势呈现差异化的防控。简单讲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对高风险区,高风险区要严管严控。为什么呢?既然叫高风险,就是有传播的风险。高风险区的划定原则上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如果的确没有社区传播风险就不要划。但是高风险区既然划了,就说明它是有传播风险的,要防扩散、防外溢,所以在高风险区内就是足不出户、上门服务。高风险区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符合条件就及时解封,快划快解。
第二类是低风险区,也就是有高风险区的乡镇、街道,除了高风险区以外的区域就叫低风险区。低风险区不等于没有风险,防控原则就是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聚集,也要减少流动。一方面不要让高风险区的风险外溢到低风险,同时低风险内也要提防可能存在的潜在感染者导致的传播造成疫情的扩散或者反弹。所以低风险区不等于零风险区,同样要做好个人防护,同样要避免聚集。
第三类就是没有疫情、没有高风险区的乡镇、街道,包括即便是在低风险区,但是通过努力创建的“无疫社区”“无疫小区”,这类实行的是常态化防控区域,常态化防控区域就是逐步放开。但除了高风险区严管外,中心城区各地、各个区域的人员流动很方便,就需要我们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有序地流动,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来源:重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