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10675|回复: 1

    【城口中学八十周年校庆征文特别篇】​我在城中那些年

    [复制链接]

    6542

    主题

    6629

    帖子

    2万

    积分

    服务组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积分
    23891
    发表于 2022-12-27 18: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城中那些年


    城口中学原校长  向贵华


    2008年2月,天气还很冷,刚到修齐中学开完2008年春季开学工作会,就接到组织部要我去城口中学任校长的电话。上任的日子是2月 23 日,当时的县委副书记周亚华及教委领导将我带到城口中学。在高中部二楼会议室召开了行政见面会和到岗会,会上宣布任命我为城口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主持工作,其余几位副校长分别是余兴江分管教育科研,谢发江分管后勤财务,李胜分管教学工作,黄立东分管德育和安全;党建由组织委员陈国顺负责,工会选举皮勇为主席,团委书记是邓巨涛。
    那时城中有教职工170多人,有学生2300来人,是城口规模最大的学校,也是城口唯一的高完中。
    刚到城中的几个月,是很辛苦的,用“起早贪黑”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还记得刚上任不到一周的一个晚上,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住在当时初中部楼对面的一位好友来电话说,初中部楼上有人从教室的窗户向下摔桌子凳子。我赶紧爬起来,打电话叫起了当时的保卫科长龙健,几分钟内就赶到了事发地点。为了不惊扰楼上的人,我们悄悄地上楼去。当场抓住了两个初中学生。龙健上楼时虽然脚被崴了,但仍然坚持做好了两个学生的动机调查、家长联系、教育处理等工作,处理好这件事已是凌晨5点多了。
    那时城中的学生是喜欢打架的。特别是晚自习下课后,校门口经常聚集着很多人,高中的、初中的、职中的、社会上的,关系错综复杂。一不留神,校门口就扭打成一团,分管安全的黄立东和龙健曾几次冲到打架人群中去制止、去抢刀,有时还需派出所的民警出面解决。这个风气一直持续到2010年,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加强和社会风气的逐渐向好,才渐渐得以改变。
    2008年上半年,学校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创重”成功,城口中学上一届领导和老师们,励精图治,努力工作,多措并举,将城口中学创建为“重庆市重点中学”,2008年4月,县委书记裴智在城中召开了“创重”总结会,亲自将重点中学的牌子交到了我手上。另一件是高考取得了优异成绩。从6月24日高考成绩公布后,整个城中,特别是2008级的老师都是兴奋的,因为文化加艺体高考重本上线45人,在城中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我与老师们一起喝夜啤庆贺,前后持续一个多月。老师们因为有付出就有收获的这种满足感和自豪感,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
    这一年,我们一班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城口中学五年发展规划》,定下了新的高考目标:一是三年内文化重本突破50人,加上艺体突破80人,本科突破350人;二是五年内文化重本突破100人,加艺体突破150人,本科突破450人。这个目标虽然不高,但在城口这样一个基础教育十分薄弱的山区小县城,完成这个目标,老师们仍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2008年到2010年,学校的主要任务一是从“守正”入手,守住原来已经形成的一些好风气、好习惯,坚守好已有的成果,弘扬正能量;二是从完善制度入手,规范学校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对教职工最关心的《教职工津贴发放方案》和《高考奖励方案》作了优化调整,让一线老师和认真负责的老师不吃亏,有想头,有奔头。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大家都接受了这个方案;三是从纠正风气入手,加强了校风、学风、教风的培育,对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的行为提出了一些底线要求,对歪风邪气进行了进一步纠正;四是从强化建设入手,注重学校硬软件建设,学校科技楼、天象馆、塑胶操场、女生宿舍、通用技术教室、综合数字化实验室等工程都是在这三年中完成的;五是从教学管理入手,对教师的到岗、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进行了严格督查并适时通报,严格落实了考勤制度。这三年,各项制度在落实,风气在改变,高考质量也在逐年提升。还成功创建了“市级绿色学校”。但也是在这三年中,有两件揪心的事让我至今难忘,一是城中教师往新疆流动,先后出走了7人,后又回来了3人,成熟教师的出走对学校的影响是很大的;二是出现“冯克勇事件”和“李晶事件”,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还有些阴影。
    2011年至2012年,是城口中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012年是城口中学建校70周年。学校一班人为了积淀学校文化,提振师生精气神,加快学校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展示学校良好形象,决定举办70周年校庆活动
    校庆的筹备从2011年就开始了。2011年3月,我们启动了城口中学7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我们把城口中学的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民国时期(1942-1949、恢复发展时期(1950-1965)、文革时期(1966-1976)、改革开放前期(1977-1997)和重庆直辖时期(1998-2011)。我们收集了这五个时期的照片、文章、教案、书籍、证件、实物等,通过归类整理,初步理清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建成了校史室。
    校庆的校歌征集是各种征集活动之一。校友王毅作词、万久长作曲的《风雨七十年》,被选为了校庆主题曲。校园系列歌曲有黄业清作词、万久长作曲的《欢聚在一堂》,龚农、冬虎的《明天更辉煌》,王毅、万久长的《雏鹰展翅向太阳》《路漫漫其修远》《今天再相见》。这些歌曲情真意切,婉转悦耳,都是母校情、师生情、同学情的生动写照。
    胥力、向可安负责城口中学校史的编撰。这是城口中学首次编写校史,参与编写的同志走访了众多校友,查阅了当时能查的资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按时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我在校史《序》中写道:“七十年风雨沧桑,薪火相传;七十年春华秋实,桃李芬芳。本着总结办学历史,传承办学经验的目的,在建校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编写了《城口中学校史》,尽管时间仓促,资料缺乏,显得粗糙,但仍是城中厚重的一页,是城中七十年的一个缩影”。
    肖运锬和龚农分别为城口中学写了赋。赋的内容包括了历史的再现、创业的艰难、育人的乐趣、今昔的变化、未来的展望等;在写法上都运用了铺陈、排比、比拟的修辞手法;如行云流水,气势恢宏磅礴。这一年,我们固定了学校的一些文化元素,将校训定为“习德知礼,笃学启智”;同时对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城中精神等也进行了重新定位。在这些显性文化的背后,隐形的文化一直在师生爱校的意识上、敬业的行为中、勤奋的学习里和辛勤的工作中。校报《城口中学报》和校刊《七彩梦》也是反映当时城口中学历史发展的一个小窗口,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学校文化的点点滴滴。
    校庆的大型节目在2012年3月启动,由音乐组和体育组共同承担,邓发琼牵头。一是晚会节目,二是庆典团体操。为了这两台节目,参与节目训练的老师是辛苦的,特别是音乐组和体育组的几个年轻老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了让排练的效率更高,年级主任、班主任都参与了纪律的管理。还有很多教职工,在分配的校庆岗位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默默的奉献。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几个月后的校庆舞台上,高水平的展示了城口中学师生的风采。
    校友联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校友联系组的同志到成都、重庆、万州、石柱等地走访,多方联系校友和在城中工作过的老师,为校庆的成功举办做了大量的工作。
    为了校庆取得成功,县委书记裴智经常过问筹备情况,组织部长吴立明多次到校协调建设工作。特别是县长卢鹏飞,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城口中学校庆工作,多次亲自召开城口中学校庆筹备工作推进会,亲自修改校庆方案,并承诺“以校庆为契机,县委政府为城口中学办七件大事,包括校园道路的油化、高中部教学楼的加接、师生食堂的修建、初中教学楼的维修、青年教师的公寓建设、校园环境的打造等,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城口教育的重视,对城口中学的关怀。
    2012年10月27日上午,城口中学70周年庆典仪式在城口中学操场举行,庆典仪式由县长卢鹏飞主持,县委书记裴智做了重要讲话,市教委领导时琳琳、老校长严廷福、校友代表、学生代表分别发了言,我代表学校作了主题报告。大型文艺节目表演,气势恢宏,震撼力强,展现了城中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城口中学的“三风”建设通过校庆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和校友都受到很大鼓舞。下午,在县委小礼堂召开了城口中学校友座谈会,会议由副县长黄道国主持,县委书记和县长都出席了座谈会,校友们谈到城口的教育、经济、旅游、民生等,气氛热烈。
    胥力在校庆总结中写道:校庆最大的收获是学生的仪式感、认同感、荣誉感得到了增强,教师的精神面貌、育人情怀、教学态度得到了改变,学校的团队力、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提升。
    这一年,成绩是明显的,学生人数达到了3500多人,教师通过招录和区乡选调已达到260人。高考参考892人,重本人数上升到 98人, 本科上线434人。学校硬件得到很大改变,学校风气明显好转,学校被命名为“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市示范单位”和“重庆市第七批绿色学校”。
    如果把我在城口中学的九年半分成三个阶段的话,2008-2010是奠基阶段,2011-2013年是转型阶段,2014-2017年则是城口中学的发展阶段。
    2014-2017年是城口中学继续发展的四年。
    在学校管理上,我们继续加强“三风”建设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2009-2013年五年规划》的基础上,2014年出台了《城口中学2014-2018五年规划》,对这五年的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安排。2014年,为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在2008年的基础上再次修改了《学校绩效分配方案》。2016年出台了《城口中学章程》,学校管理也逐渐从“拍肩管理”到“制度管理”,逐步走向“文化管理”。这期间,虽然少数教师的“城中积习”依然存在,改变还任重道远,但整体风气越来越好,良好局面基本形成。
    要让学生留得住、学的好。除了老师是必要因素外,学校硬件和环境也是重要因素。我们在2014年修建了接壤气象局的挡墙,启动了高中部后面的16间教室加接和高中部后坝停车位的建设。2015年3月采购了热水系统,5月投入使用,解决了两千多学生洗澡的问题。这一年,福彩集团捐赠40万用于图书楼的改造。由于学生的增加,原食堂和宿舍已经无法满足就餐和住宿的需要了,我们在2015年修建了临时食堂,并决定修建新的师生食堂,既解决吃饭的场地又解决学生住宿的问题。在2015年,新的师生食堂的选址是经过了很多斗争的。城口中学的地盘已经圈定了,根本就找不到一块现成的地盘来修建,有建议修在高中部下面的梯子右侧的绿地,只保留梯子;有的建议拆迁操场右角上的高教楼,并占用梯子旁的绿地;也有建议修在初中教学楼背后,如此等等,但我们经过多方征求意见,最终还是决定拆迁最里面的两幢教师宿舍。2016年4月,召开了城中最里面的两幢宿舍楼的拆迁工作会。这也是一个有难度的工作,既要最大限度的保证拆迁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又要与县城的其它拆迁保持平衡。很欣慰的是:拆迁教职工支持学校建设,理解学校工作,基本没提什么苛刻要求。让我最感动的是退休老师田利清,家庭很困难,人又多,老俩口,有儿媳,有孙子,自己腿脚不方便,坐着轮椅,但为了支持学校工作,在外租了一套小房子,一家人就这样搬出去了,没有给学校找任何麻烦。像她这样顾全大局、支持学校的老师还很多。8月就开始了修建的前期工作,2017年2月,新建师生食堂正式开工修建。
    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这几年,在常规德育活动的基础上,我记忆最深的有三项工作:一是“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当时的主题活动,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月一次,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歌舞、小品、诗词、朗诵等方式表演,寓教于乐,学生愿意接受,学生容易接受。二是坚持每年的“红五月”的表彰。为了弘扬正能量,“红五月的表彰”是每年的德育教育的必备项目,全校列队,从2008年表彰几十人到2012年表彰近600人,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全校学生。三是对住宿生的夜查活动。在学生睡觉1-2小时后,有一支夜查的老师,到各个寝室外查看学生睡觉的情况,防止学生深夜外出和在寝室搞不正当事情,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这几年,在教学管理上,一是对高考、中考的研究从未间断。每年两次的高三、 初三的成绩分析会是认真而隆重的,有年级组的报告,有学校的分析,有今后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对踩线生的提高工作布置得非常详细。二是对学生的实验教学、动手能力的培养一直很用心。每年的理化生实验考察是按时的,也是认真的,每年用半天到一天的时间,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一次检验。三是新教师的合格课、中青年教师的比武课是每年的必备项目。每年用两天的时间,对新教师进行合格课赛,合格的颁发证书;对中年教师进行比武课赛,评出一二三等。以赛促训,促进了新老教师的快速成长。四是用合作方式加强艺体特长生培养。音乐、传媒我们与重庆“云之谷”合作,美术与重庆“巨明艺术”合作,通过合作办学,提升了我们的艺术学生的素养,提高了高考升学率。五是举办实验班是有效果的。从2015年的秋季开始,我们举办两个实验班,一个理科班,一个文科班,每个班控制在40人以内,目的是在名校上有所突破。在我记忆最深处,还有每年的田径运动会。我在城中经历了10届田径运动会,从31届到40届,届届都很精彩,届届都有很多记忆。学生那生龙活虎的样子、赛场上的奔跑的情形、飞跃沙坑的身形、震耳欲聋的呐喊声,那在终点等候晕倒同学的搀扶者,广播里播放的运动员进行曲,接力棒一棒一棒的传递......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最有效手段是教育科研。我们在注重市县课题研究的同时,更注重小课题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成为了城口中学科研课题研究的一大特色。小课题是研究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切口小,研究周期短,实用性强,克服了课题研究中的假大空现状,是能真正解决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的研究。2016年,我们还重点落实了重庆市教委、市财政局下发的“高中促进计划”,历史教研组申报的《红色城口》、语文组申报的《城口本土作家作品选》都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
    在教育扶贫上,这几年,我们除了落实教育帮扶的相关政策外,有这样几件事情还记忆犹新:一是韩国衣恋集团从2012年开始在城口中学每年办一个50人的“依恋慈善阳光班”,到2015年已办了3个班,解决了部分成绩优秀且家庭困难的学生安心上学的问题。二是巴县中学和育才中学一直在交替帮扶城口中学,我到城中的时候,巴县中学有几位老师还在城中任课。巴县中学邹勤校长、刘邦耀副校长、曾永江校长,都亲自来我校调研指导,同时刘邦耀副校长进驻我校支教一年。育才中学李校长和金校长这两任校长都亲自来过城中,记得当时县长卢鹏飞亲自出面接待。三是浙江商会九龙坡分会一直坚持对城中学生资助,每年都要搞一次资助活动,都邀请我参加,气氛很是热烈,场面很是感人。四是2016年10月,重庆师范大学扶贫城口,派副教授胡之骐来我校支教,担任学校挂职副校长,协助分管教育科研工作,直到2017年5月,筹备城口重师附中才离开。五是为了带动乡镇中学一同发展,根据教委的安排,我们与坪坝中学结对“领雁工程”,我们每两月要对坪坝中学进行一次教学视导,目的是帮助坪坝中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扶贫路上,有他人的关怀,也有我们的付出。
    20145月市教委主任周旭来城口调研,24号到了城口中学,给了我们工作的肯定同时也希望我们办好与城口实际相符合的的教育。这几年,当时的市人大主任陈光国、市长王鸿举、市政协主席张轩都先后来校调研,给予了城口中学极大的关怀和鼓舞。
    这几年,回母校参观的学生也在增多。2014年到2017年,初97级、初95级、初85级等班级的同学回母校参观并合影留恋;高2000级同学会回母校,给母校捐赠了图书价值6000多元;高85级同学会为母校捐赠雕塑一座,捐赠仪式上,陈敏代表同学发了言,副校长胥力代表学校讲了话;83级同学会回到母校,在科技楼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万钢等同学回忆过去、感谢师恩、展望未来,气氛十分热烈.......
    这几年,学生人数达到4200人,教职工近290人。高考总体是稳中有升,2015年参加高考1235人,重本上线140人,本科上线554人,文化重本突破100人。2017年,参加高考1112人,重本146人,其中文化重本103人,本科526人。这几年,学校获得了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禁毒示范校”“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节能改造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这几年,一批批一线老师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我到城中的时候,胥力还是一名语文教师,2010年10月被聘任为教务处副主任,2011年1月通过公选进入校级领导班子,任副校长,当时协助我分管办公室,主要负责校庆工作,现已是城口中学校长了;陈友勇当时是政教处主任,是2013年元月提升为副校长的,现已是城口重师附中的党委书记;王彦书、文江华在当时也是教师,现在一个是城口重师附中的校长,一个是明通中学的校长了。李敏、刘汉清、王举高、张中银等一批教师都成为了副校级干部;还有一批教师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成为了学校的中坚力量。同时城中也有很大一批教师成为了市级骨干、县级骨干,成为了城口高初中教育的能手,成为了城口人民心中的好老师,这是我们城口教育的最大财富。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教师的茁壮成长,甚是欣慰。
    2017年暑假,我调整到了教师进修学校工作,城口中学由李胜接任校长。
    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只是来的时候是冬天,走的时候是夏天!
     
    ----2022年12月于城中80周年校庆



    作者简介

    向贵华,男,汉族,1963年10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2008-2017年任城口中学校长,后曾任城口县委教育工委委员、县教师进修校校长兼书记。



    分享到:
    爱上城口,爱上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90

    帖子

    4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7
    发表于 2023-1-2 10:3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敬为城口中学发展努力贡献的每个人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手机APP下载:

    官方微信

    QQ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 渝ICP备18015742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