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11349|回复: 1

    城开高速通车至城口县城|64载天堑变通途·创新之梦

    [复制链接]

    6542

    主题

    6629

    帖子

    2万

    积分

    服务组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积分
    23891
    发表于 2023-1-2 15: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城开高速全线桥隧比达77%,其中陕渝省界至大进段约80公里,桥隧比达95%,个别合同段桥隧比在99.2%以上,目前全市最长的两座隧道都在这条路上。 

    这条路全长才128公里,施工便道就修了142公里,超过正线长度。 

    正是因为施工中无处不在的黑科技和创新,才让这条路在极其复杂的条件和环境中,得以高质高效的推进。让通车到城口县城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近一年!

    城开高速建设项目中,一大批最先进的设备投入攻坚战场。先进装备与云计算、大数据、5G 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工程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在线化,不断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建设品质,在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 


    施工“神器”,大幅提高质量和效率

    在大巴山隧道施工现场,一台黄色、形似“变形金刚”的庞然大物,正舞动着三只长臂和隧道壁的岩石“较劲”,一瞬间的工夫,岩壁上就被凿出一个深4米、直径50毫米的爆破孔。 

    “这是国内最先进的隧道开挖设备——全电脑智能三臂凿岩台车。”现场施工员杨勇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智能化设备,城开高速建设工地上非常多,可以说集合了国内公路建设领域最厉害的“铁甲利器”。

    隧道开挖,需要打炮眼、放炸药。 

    过去,这些工作都由人工完成,不仅效率低,还很危险。 

    但在城开高速的施工中,广泛采用最先进的机械臂钻孔放药。原来需要近20人集体作业数小时才能完成的打孔任务,现在只需两名操作手和一名辅助人员,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而且定位精准,一个爆破孔用时一分多钟,效率是人工3倍以上! 

    更先进的是,机械臂在爆破后可以对断面进行扫描,自动计算生成下一道工序喷浆方量、分析超欠挖情况,即时优化下一个循环钻孔方案。同时自动采集钻杆周边岩石的数据,包括前方岩层里,哪里有空洞,哪里有水系等,然后回传给后台,让工作人员提前掌握。 

    在施工中,还采用了一种名为“TSP隧道地震探测仪”的设备,通过信号反射,推测前方地质情况。探测距离约100米。基本可判断前方是否有危险断层区域、溶洞、瓦斯、涌水等。 

    其次是地质雷达。通过发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进一步判断前方是否有不良地质。地质雷达一般可精准地提供40米左右近距离地质预报。 

    如果通过前两种方式,发现前方有破碎带或大量水体,就采用“瞬变电磁仪”,这是专门探测水情的设备,可准确探测前方山体80—120米深处水体的位置和方量,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突水、突泥发生。 

    还有许多钻探设备,也可对不良地质进行辅助探测。如多功能超前地质钻机,探孔深度超过100米,可有效预知前方围岩地质及水系情况,降低安全风险。 


    智能管理,全流程护航高效精准安全

    在城开高速,每一座大桥的每片T梁都有一个“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就是一个融合桥梁信息的二维码。

    任何人用手机一扫,便可清楚看到该片T梁的相关信息,包括安装的位置、尺寸、生产日期等。这种二维码,便于工程人员在后期检修桥梁的时候,不会搞混,更利于桥梁维护的高效精准。 

    在施工现场的钢筋生产线上,机器飞快运转,随着自动切割、弯曲加工等程序,长短和大小不一的各种型号的钢筋就成型了。 

    这种原来需要人工量尺寸和切割的钢筋生产,现在机器人全程作业,效率提高4倍以上。 

    在城开高速的三个长隧道,项目部均建了监控室和智慧监控系统。

    监控大屏上,不仅实时显示着隧道洞口和洞内的施工情况、人员进出情况,隧道里的风速、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硫浓度、粉尘等数据,也在上面实时显示。 

    一旦某种气体浓度超过报警值,传感器将自动报警,隧道内将自动断电。

    隧道内还设有人员定位、人车分流门禁系统、LED全彩显示系统和广播通讯系统等。 

    人员定位是基于最新的远距离电子标签(RFID)识别技术,实时监控隧道出入口通道,系统利用射频技术,通过人脸识别或身份芯片实现进洞人员的身份核实,并在洞内对施工人员进行动态定位。最大限度降低施工风险,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城开高速的雪宝山北收费站也是重庆首个全智能化收费站。该收费站集“车道通行自助化、车型服务云端化、客服引导远程化、运行监测智能化”于一体,大大提高了驾乘者的智能化体验,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通行效率。 


    技术创新,跨越施工“拦路虎” 

    因为城口早晚温差大,气温下降快,导致混凝土浇筑温度不达标,影响工程质量,尤其是给部分海拔较高的桥梁施工带来不小的麻烦。 

    在任河特大桥的施工中,就创造性的运用了一项新技术。 

    任河特大桥是城开高速进入城口县城的桥梁,距离县城很近,单幅长1264 米,其中主跨180米,因两岸山体高、坡度陡,专家们舍去T梁拼装作业,采用悬臂现场浇筑工艺,即在135米的高空进行混凝土现场浇筑。

    但是现场浇筑,受气候的影响非常大。城口县城海拔700多米,夏季气候凉爽,冬天时间较长,气温低。混凝土浇筑施工,温度必须在5℃以上,否则混凝土强度难以保障。而这里的冬天,经常冰雪覆盖,温度根本达不到 5℃。 

    怎么办?停工,工期耽误不起;不停工,天气又太冷,温度达不到。 

    为此,施工方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给大桥进行蒸汽加温。 

    据介绍,每到冬季施工期,施工人员就用土工布给大桥的施工桥面搭一个“小房子”,把桥梁包裹起来,然后用蒸汽养护机给“房子”里灌入热气腾腾的蒸汽。 

    一台蒸汽养护机,可将一个50平方米空间的温度提高20℃左右。天气最冷时,会同时采用8台蒸汽养护机,由此保障了任河特大桥的建设进度。 

    在蓼子特大桥建设中,建设者首创拱肋多重复合转体工艺,这就相当于让钢筋水泥在悬崖峭壁上玩“体操”。 

    蓼子特大桥全长约330.8米,一端连着蓼子互通、另一端连着长湾大桥。如果按传统工艺,在建桥过程中,蓼子特大桥的两端需要布置锚锭,但现实是桥连着桥,现场不具备锚锭施工作业条件。 

    同时,蓼子特大桥距离河面达100多米,相当于50层楼高,施工人员要在如此高度的空中施工,非常危险。 

    经专家集体研判后,通过对现场地形的踏勘,决定直接将特大桥的拱肋在桥后卧拼,然后转体施工,在空中合龙。此举不仅可大大减少高空作业时间,还克服了地形空间狭窄的限制,降低了施工风险。 

    最终,施工方将700吨重的一榀拱肋、4700吨重的转体单元,上行最大竖转70度,再平转182度,最后下行最大竖转28度。经过200小时先后17次转体,成功完成了桥梁架设,这项技术是全国首创,书写了国内桥梁建设工艺的全新篇章。 

    在长达11.5公里的城开特长隧道,施工方创造性的采用隧道浮雕彩绘形式将秦巴古道的传奇故事立体呈现,栩栩如生;隧道的部分路段纯手绘出大巴山春夏秋冬四季美景。

    这一创意,让这条隧道成了网红隧道,不仅有效改善缓解驾驶人员在超长隧道内行驶的视觉疲劳,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也给驾乘人员的旅途,平添了新奇乐趣。 

    身似猿猱敢登攀,万壑千山只等闲。 

    城开高速是重庆在建高速公路中难度最大的一条。要啃下这个“硬骨头”,除了发扬重庆筑路人迎难而上的精神,城开高速公路还大量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科技,以此确保建设的工期、质量、安全。用建设者的话说,“城开高速公路,把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机械设备都用上了”。 

    城开高速,是一条民生路、致富路、幸福路,也是一条科技路、创新路、智慧路。

    来源:掌上城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爱上城口,爱上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

    帖子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4
    发表于 2023-1-3 11:1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官方图片还是好些
    回复 支持 4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手机APP下载:

    官方微信

    QQ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 渝ICP备18015742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