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大厦和平坦宽阔的道路是城市的“面子”,而各类地下管网设施就是城市的“里子”。
2022年8月25日,我县正式启动城区管网改造项目,持续推进城区老旧管网隐患治理、扩容提质,进一步缓解城市内涝,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目前已全面完成城区管网改造,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2022年6月,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大巴山生态康养城的实施意见》,正式吹响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大巴山生态康养城的“冲锋号”。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根据实际需求,我县编制完成《城口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逐步实现对全县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实用性村规划全覆盖。划定耕地保护面积21.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控制面积6.31万亩。同时,完成109.46亩土地出让。加快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清理,逐一制定处置措施,已处置22.98公顷。
城市建设,质量为本。任河大桥重建投用,新增城市道路10公里,城市交通网更加便捷。新建公共停车场、公厕等,老旧小区片区改造、变电站搬迁等有序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建、改造系列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迁建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县中医院等,城区教育卫生设施更加完善。建设县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农贸市场等,启动2022年城市管网改造项目(一期),城市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初步完成东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新区区域性整体评价工作,东部新区建设有序推进。
城市建设,管理为基。数字城市运营持续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立案率和结案率均达到99%以上。城市综合执法深入推进,累计整改问题6056件,整改率99.9%。市容秩序整治成效明显,规范经营行为6100余次,宣传教育4200余人次,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明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城市建设,发展为要。启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商业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完成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现代服务产业逐步崛起。建设限额以上住宿企业7家、餐饮企业22家,康养旅游产业逐步壮大。
城市建设,文化为魂。挖掘整理红色故事,修缮红色旧址,努力保护本土红色文化。全县24处文物全部规范安装标识标牌,并落实管理措施,文物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启动城口、宣汉、万源红色文化场馆线上联通、互动工作,积极推进成渝地区红色资源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