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小渔
2004年的秋天,当我以北屏乡小学毕业第一名的成绩到城口中学报名时,我从未想过六年后竟会高考落榜,更未想到十八年后会有幸参与母校八十周年校庆,不仅能策划系列线上庆祝活动,还能为母校撰写80周年校庆宣传片。
从12岁进入城口中学上初中开始,母校呵护了我7年。这7年时光里,母校容纳了我的悲欢,见证了我的成长。曾记得,在操场旁的槐花树下背诵课文;曾记得,在图书馆借阅成语故事;曾记得,在高中教学楼前拾起银杏树叶……
岁月流转,一往无前,曾经尘土飞扬的泥巴操场,早已变成了宽敞舒适的塑胶操场,操场旁的槐花树也不见踪影,只留给记忆阵阵清香。高中教学楼前那颗银杏树,依稀是旧时模样,春来奉献绿装,秋去满地金黄,任凭风来雨去,淡看寒来暑往,在母校的怀抱里,迎送着一届又一届的城中学子。
去城口中学报名,是我第一次到县城。那时,从县城到北屏乡的公路刚开始修建,我父亲带着我翻过村后那座山,绕道羊耳坝水库,从清晨五点多,一直走到下午四点多,才走到县城。由于家在乡下又不通公路,我只得长期住校,周末也无法回家,唯有放长假时才能回去。
刚上初中时,离家住校很不适应,加上在村小读书时,从未学过英语,功课跟不上,内心十分沮丧,好几次都在宿舍里蒙着被子哭。好在,当时的班主任李心忠老师十分关心我,找我谈心,时常鼓励我,渐渐地,我的成绩终于取得很大进步,成为班上前几名。
那时在旧实验楼旁的操场边,生长着几颗槐树,槐树下的空地上,安装了单杠、双杠等运动器材。空闲的时候,我总喜欢跑去槐树下的双杠上坐着。只因我的老家门前也有一棵大槐树,学校的这几颗槐树自然而然地让感到无比亲切。
上初二时,开始学习物理,教我们物理的是陈志伟老师,他讲课风趣生动,为了演示自由落体运动,让我们都到教室外的走廊上,看着他拿着乒乓球从三楼松手掉下去。那时候,对物理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后来上高中时选择了理科,因缘际会,陈老师在高中又成为了我的班主任。
2006年的夏天,学校开运动会,校园广播站在开运动会期间,会诵读各班递上的运动寄语,为运动健儿加油助威。那段时间正值槐花飘香,我坐在槐树下,在槐花香气弥漫的午后,写的数条寄语都有幸被选中,听着广播里的诵读,我开始畅想以后能从事写作,而这个小小的梦想也在多年后得以实现。
中考前两天,我突发高烧,幸好同寝室的罗意和田超,两位同学送我去了县医院,打了吊瓶又开了药才有所好转。无奈,只得拖着病体参加了中考。结果可想而知,中考成绩很不理想,平时在班上前几名,竟然连班上好多同学都没考过,连宿管阿姨都替我惋惜。后来,当我高考落榜时,回过头来想,才发觉这仿佛是三年前的预演。
高中毕业后,我又复读了一年,才考上了本科。复读那年,我捡了几片的银杏叶,夹在我的日记本中,多年后,我再次打开日记本,在银杏叶滑落的那一刻,恍惚间,我又回到了高中课堂,而这竟然在母校八十周年校庆期间得以实现。
2022年10月,母校决定筹办八十周年校庆,校庆短片有幸由我撰写,为了启发灵感,我提出再回课堂听听课。当我工作多年后,再次走进课堂,聆听金清兵老师的语文课,城口中学八十周年校庆短片的思路油然而生。后来,在母校老师们的帮助下,经过多次修改,终于定稿拍摄。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每个人的成长,都难以一帆风顺,幸运的是,我的成长有母校滋养,即便风雨坎坷,我也终能乘风破浪。多年以后,当我再回首往事时,终究会发现,曾经的惊涛骇浪,早已成为浮尘过往,唯记得槐花阵阵飘香,杏叶片片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