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l- h3 L* C% y4 c% Y4 ~* Q6 f) _" V4 A9 o, p8 n$ N s' A
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她们或柔弱、或温婉、或刚强。守护生命的她、坚守岗位的她、温暖万家的她、科学战疫的她……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她们,用敬业和担当发挥巾帼力量,用奋斗的身影定格巾帼韶华,用坚强和柔韧,顶起了“半边天”。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脱贫不忘报党恩—— 瞿新宁大巴山女性策划推出 最美巾帼奋斗者·第十期
1 u, b( v ^: j7 S" F0 u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波及全国。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刚刚走出贫困的特殊群体,他们心怀感恩,积极行动,默默地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力量,而瞿新宁就是其中一位。4 P8 t* L- x* O/ \$ K8 `) W
: z6 P6 m* d9 x6 g
下面 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吧 - T- p6 W; o0 J7 ^) C
在疫情防控中,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护目镜等重点物资不可或缺。在城口县明通镇大塘社区,一名“摘帽”贫困户铭记党恩,发挥自身裁缝特长,连夜赶制50余个自制口罩,于1月28日上午8时30许,连带家中剩余的50余个一次性医用口罩,一起送到了明通镇大塘社区服务中心。 “这是我自己制作的口罩,防护作用虽然比不上医用口罩,但是有总比没有好,请你们一定要收下,多注意安全。”她一下子把口罩放到社区服务中心的咨询台前,低着头说完话掉头就走。 这个送口罩的人叫瞿新宁,是蓼子乡的一名贫困户,现居明通镇大塘社区,也是大塘社区人人称赞的巧手裁缝。
# t. t; ?; B2 F( h巧手裁缝自制口罩助战“疫” 2月13日,当记者跟随大塘社区干部走进瞿新宁家时,她正带着自制的布口罩熟练的打版、裁剪、缝纫……不过五分钟,一个厚实的自制口罩就成型了。
& r' H; `6 h$ d2 k9 ?5 N$ t
9 G$ C- ]" i$ W0 t$ U0 _
: D3 @: `0 B, u- Z5 _ 据瞿新宁介绍,这已经是家中最后一块可用于口罩制作的布料了。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明通镇按照全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安排全镇党员干部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调查等多种方式全面排查湖北返乡人员及密切接触者,并严格加强人群聚集性活动管控,呼吁市民少出门、不聚集、勤洗手、戴口罩等。但因疫情暴发突然,时间节点特殊,许多居民家中并未储备口罩,加之市面上物资紧缺,群众更是求购无门。
6 e. Q3 j% C: c/ x R& u L$ v; u “初三那天早上,就有周围邻居给我打电话,问我能不能帮忙做个布口罩。”瞿新宁回忆道,因疫情原因,她按照镇政府要求早已关闭裁缝店,在家等待疫情结束再开门。当接到邻居电话时,她第一反应是劝导邻居去购买一次性医用口罩。
# J0 v3 O' L& e! K1 c# _: s “但是他们说买不到,不仅是群众没得口罩,包括社区挨家挨户做排查工作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口罩。”瞿新宁无奈的告诉记者,她挂掉电话之后,第一时间拿起手机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发现各地口罩都出现短缺情况。5 O$ L; p, S& v4 A- w3 |+ l. g
0 t Z5 V3 Z1 F* A7 s
- K2 S2 D; u& z6 L, L
9 L+ S+ I7 g5 ?. I
$ u% U m; P+ z. a 经历过2003年非典疫情,因感冒发热在成都隔离过十几天的瞿新宁,知道做好自身防护是防范疫情扩散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疫情形势如此严峻,没有口罩怎么行? 5 R$ h: x' g% O( T5 `& w& c! Q, W
无奈之下,瞿新宁只能一边查找自制口罩的制作和消毒流程,一边和丈夫商量自制一批口罩免费赠送给缺少口罩的人。以沸水高温蒸煮制作材料,成品再次喷洒酒精消毒,并反复叮嘱使用者自制口罩的防护作用比不上正规口罩,一定要常消毒、少出门。 . \9 r J s/ c, r
1月27日(正月初三)当天,瞿新宁除了给求购者制作口罩外,更与丈夫唐可树一起赶工到凌晨,共制作出50余个自制口罩送去大塘社区。次日,瞿新宁又用家中剩下的所有材料制作出70余个口罩,由丈夫唐可树送去蓼子乡政府。
' c' l3 L/ f3 P& `8 V7 I( j m% D
v8 T# L; C+ U2 X9 M B7 k
- B5 n& k% y! T* c! C “那段时间防护物资短缺,我们上门排查的时候都是一个口罩反复带,更多的干部连口罩都没有,手无寸铁和病毒战斗,他们送来的口罩就像是及时雨,充满了对奋战在防疫第一线党员干部的暖心问候和对我们脱贫攻坚工作的肯定。”明通镇大塘社区妇联主席姚国云说,在收到口罩后,社区第一时间就将口罩发放到一线排查人员、环卫工人等手中。 4 J! b6 w. B# h3 n
在之后的日子里,瞿新宁陆陆续续又做了150余只自制口罩,沿街免费发放给没有口罩的社区居民。期间,因家中适合制作口罩的材料有限,瞿新宁的丈夫还与明通镇中心卫生院联系,筹集了50余个医用纱布和医用棉用于口罩制作。 " k c: C: \) w7 I
. o0 @9 t, X& _) V. u& E9 z脱贫攻坚受益者,我不能忘记谁帮了我 为什么自制口罩免费发给群众和送给政府工作人员呢?瞿新宁讲道。她是外地人,在外务工时与丈夫唐可树相识相知相爱。2014年因怀孕临近生产跟随丈夫回到蓼子乡。小孩出生后,为就近照顾小孩,夫妻二人便不再继续外出务工。因瞿新宁会一些裁缝手艺,就在明通镇大塘社区租了一个门面开裁缝店,日常给周围邻居缝缝补补,空闲还手工制作羽绒服、大衣、围巾等售卖。丈夫唐可树也在蓼子乡老家的山上养了五六十只羊,日子平平淡淡,虽收入不高也能满足日常开支。
H0 L/ N+ }& H: |+ m: T( }4 w" t& j1 {$ w! z) N& C
3 }/ N+ q: ~; S8 s' f; `
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瞿新宁的丈夫拿出全部积蓄扩大羊群养殖规模,却因技术不成熟而血本无归,投入20万元养的羊全部死亡殆尽,最后只堪堪卖了1万余元,家里生活顿时陷入困境。2017年,瞿新宁一家被评为蓼子乡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瞿新宁丈夫重整旗鼓,仔细研究养殖山羊的技术;在周边居民的有热心照顾下,瞿新宁的裁缝生意也越做越好,2018年底顺利脱贫摘帽。 ) c/ u7 \1 c. Y
“我最开始来到明通镇开店的时候,两个小孩都还小,做衣服的时候,周围邻居经常帮我照看小孩,忙起来没有时间做饭的时候,他们也会从家里端饭给我吃,真的很感谢一直以来明通镇人们对我们的帮助。”瞿新宁说,除邻居的无私照顾外,社区工作人员更是尽心尽力。2014年裁缝店刚刚起步,她需要办理经营许可证,因办理流程不熟悉,带着两个小孩在明通镇政府旁边的百步梯上来回跑。社区工作人员看她背上背着一个孩子,手中还牵着一个,便主动接过瞿新宁的办理材料,帮她去政府和社区完善好手续,最终办好经营许可证。
$ d# U( L; L! W
% ^+ H4 L/ [' @0 R
$ v6 l$ N- V4 l/ f+ H" J0 f/ ?
Y, S% P6 x: W8 x# G “在我们最困难的那段时间里,是两个乡政府以及周边邻居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才让我们一家现在不为生计发愁,我们都是脱贫攻坚的受益者,我不能忘记谁帮助过我,现在疫情形势这么严峻,有个口罩总比没有好,我想尽我所能为他们尽一份心意。”瞿新宁说。
?7 _6 I% J, Z0 d% z( m7 S
% r1 I& f4 \: ]; J6 N 此刻战“疫”虽艰难,所幸有无数逆风而行的党员干部和无数与瞿新宁一样献出自己微小力量的坚强“后盾”。他们是社会朴素的榜样,心怀正能量,纵然平凡亦是英雄。
' E3 _ E$ e* d; K, ?" l6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