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村的老年人做了500把高粱杆扫把,卖不出去哦。” 随着村支书在微信群里的一声吆喝,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关心和支持,询问扫把的零售价和购买方式,甚至有人提议将扫把批发到当地小超市进行销售。 在厚坪乡红色村,脱贫户张伯伯和老伴儿生活在一起。由于年龄较大,腿脚不灵活,日常生活中除了一些政策扶持和乡村干部的帮扶外,就没有更多收入来源了。然而,张伯伯性格要强,想要自力更生。 在村支书的引导下,张伯伯充分发挥自己的编织手艺,生活充实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收入,干部们的帮助也让张伯伯十分感动并充满干劲,这才有了“老翁自立扬手艺,干群线上应吆喝”的一幕。这种相互扶持和关心彰显了乡村团结和互助的精神,也为张伯伯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和机会。 连日来,厚坪乡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的要求,切实加强宣传引导,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走进田间地头,和村民同劳作,为群众出谋划策,引导村民自力更生。有的百姓发扬手工技艺,编织背篓、扫把、簸箕等;有的盘活闲置地块,种植中药材;有的养殖山地鸡、发展中蜂……群众提想法出行动,干部宣传政策、寻找技术指导、联系销路。 一方面,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坚决摒弃和防止“等靠要”思想,营造积极向上的乡村氛围。另一方面,“干部脚沾土,百姓心不苦”的景象充分体现,有力提升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 下一步,厚坪乡将继续通过干群互助的方式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做到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来源:掌上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