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川贝母进入了种植的最佳时节。鸡鸣乡双坪村川贝母种植基地又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药农们排成一列翻耕整地、开沟施肥、播种填土,一条条“川”字纹路,一层层云雾翻涌,一幅勤劳耕种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双坪村川贝母种植基地位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之上,气温温差大,具有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清晨,风起波澜,云海舒卷,云端之上便是成片的贝母种植基地,颇有“云端药材”的意境。 川贝母是百合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喜冷凉、耐寒、喜湿、喜荫蔽的特性,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等功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常用中药材。 2022年6月,鸡鸣乡引进万源市润雨中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川贝母五号种植基地,计划投入资金8000万元建设川贝母基地500亩。目前,该公司已投入4000万元,完成土地流转260余亩,建成基地140余亩。 自该基地建设以来,吸纳了鸡鸣乡、周溪乡、咸宜镇等地农民务工,发放土地流转费、务工工资70余万元。通过租用加工房2处,每年还为集体经济组织增加收入1万余元。 “我们的川贝母基地完全建成以后,年产值将达4千余万元,每年可提供务工岗位4000余人次,带动全乡70余户脱贫户每年稳定增收5千至1万余元。”鸡鸣乡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药材种植是鸡鸣乡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药“财”之路上,除了川贝母种植基地,鸡鸣乡还打造金岩村云木香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1.1万余亩,覆盖农户200余户,年产值达2300万元。 今年43岁的秦克江,从2005年开始种植中药材,至今已有18载,其父亲也是鸡鸣乡中药材种植大户之一,今年父子携手种植“林下黄连”60余亩,云木香100余亩,大黄30余亩,还有独活、党参等特色中药材。 “我喜欢种植中药材,现在中药材政策好、行情好,我也想通过种植中药材带领更多群众一起致富增收。”谈起药材,秦克江有说不完的话,在鸡鸣乡,像秦克江这样的药农领军人物不在少数。 依托优质生态和气候资源,盘活“林下经济”,在林间种植淫羊藿、大黄、天麻等特色中药材,探索发展“村集体领办、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多元一体化规模化发展模式,该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万余亩,逐步形成乡村亿元中药材产业集群。 下一步,鸡鸣乡将立足“大巴山药谷”发展思路,抢抓“‘药’动新时代,赋能大健康”的发展契机,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打通药材经销渠道。同时,开发“下道口”经济,将“鸡鸣贡茶”同“高山药材”相结合,做靓生态康养旅游,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开发康养食谱、菜谱等,努力把本地独特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农户得实惠的经济优势,全力打造“农民富、乡村美”的“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来源:掌上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