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1393|回复: 0

    一条公路 三代人接力守护

    [复制链接]

    6518

    主题

    6605

    帖子

    2万

    积分

    服务组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积分
    23795
    发表于 2025-8-23 08: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梁吉惠,女,1995年出生,城口县公路事务中心养护站临聘工人,真正的“路三代”。2014年父亲殉职后,年仅19岁的她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一名公路养护人。她传承父辈遗志,扎根公路一线,坚守岗位,默默奉献。


    传承遗志 选择坚守


    2014年4月22日,父亲的葬礼,梁吉惠没能参加,她正随父亲单位的同事一道,去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岗前培训。坐在城口开往重庆的大巴车上,父亲惨白的脸,河滩上殷红的血,亲人悲恸的哭泣,在她脑海里交替浮现。

    时间回到4月19日,连续三天三夜暴雨,公路到处垮塌,父亲昼夜忙着抢险,那天早上,刚回家又接到通知,老城万公路岔溪口路段发生大塌方,交通中断,需要及时疏通。父亲来不及吃饭,匆匆出了家门,开着装载机赶往塌方点,雨大路滑,对面一辆小车飞驰而来,刹车已经来不及,眼看就要撞上了,父亲猛打一把方向盘,装载机冲出护栏,翻下路沿,跌落到河滩上。

    当她和妈妈赶到的时候,父亲紧闭双眼,一句话也没留下。妈妈悲痛欲绝,哭着骂着:你怎么这么狠心哪,女儿还没成家,儿子才五岁,你就抛下我们三娘母走了。她盯着父亲惨白的脸,眼前却奇怪地浮现出爷爷的身影,她没有见过爷爷,只听父亲说,爷爷梁芝华也是养路工人,1989年在白芷山排查公路险情时被落石砸中,不幸牺牲,终年47岁。可是父亲才43岁。

    两代人都因公殉职,单位领导和同事无不为之动容,看着孤苦无依的娘儿仨,领导征求意见,老梁走了,可一家人还得生活下去呀,让女儿顶岗,到咱公路局来吧。

    妈妈拉着女儿的手,死活不愿意,父子俩的牺牲,让妈妈深知养路人的艰辛与危险,她不想让女儿再去受苦了。“我去。”梁吉惠坚定地回答。于是,她来不及等到父亲下葬,便随单位新同事踏上培训之路。


    毅然转身  奔赴一线


    培训结束,梁吉惠成为城口县公路事务中心的临聘人员,正式开启了公路养护人的职业生涯。她先后在通渝隧道、白芷山隧道负责监控值守,这是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她得时时紧盯监控视频,一旦发现隧道内有紧急状况,或者道路出现异常,须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同时赶紧前去处置,帮助解除危险,疏通道路,保障行车安全。她一边工作,一边努力学习,报名参加广播电视大学学历教育,弥补文化知识的不足;跟着师傅学习公路养护技能,提升业务能力。这只年轻的菜鸟慢慢成熟起来。

    2016年初,因工作需要,她被调到城口县公路事务中心办公室,负责会务服务、后勤管理等工作。每次会议,她都提前一小时到达,精心布置会场,确保会议顺利进行;后勤工作更是繁琐,办公设备坏了、办公文具缺了、饮用水没了,事无巨细,得一一解决,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她习惯在笔记本上把各类事项记录下来,以防遗漏。几年来,她的勤勉细心,获得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2020年元旦,她却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自愿申请到公路一线当养护工。同事不理解,母亲也坚决反对,办公室多好的工作呀,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安稳舒适的日子不过,非要跑到公路上去当一名养护工,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水。但她不顾劝阻,义无反顾地离开办公室,到城区公路养护站当了一名养护工。

    她负责3.5公里路段的日常养护,清扫路面、清理边沟、修补路面、处置险情,工作繁重而琐碎。每天,她天不亮就起床,穿上那身橘红色的工作服,带着养护工具,开始了一天的养护工作。路面上的裂缝、坑洼,路边的杂物、障碍,任何细微的问题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她清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正是潜在的危险,不及时处理可能酿成大事故。在师傅的指点下,她快速成长起来,明白了什么是边沟养护“三面光”,路面裂缝、坑槽如何修补,危岩险情怎样排查处置,“菜鸟”慢慢地转变成了一个技术小能手。

    2021年夏天,她正在清扫路面,发现路面出现一个坑凼,且有逐步扩大趋势,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度。她立即向站长汇报,站长带着冷补料奔赴现场修补,盛夏酷暑,烈日炙烤,地面热浪滚滚,让人窒息。她吃力地将料包打开,铺散、抹平、再指挥车辆压实,汗水一滴滴落在滚烫的路面上,瞬间蒸发。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坑凼终于修补好了,看着平整的路面,她觉得所有的疲惫都消散了。

    城口的冬季,冰雪封山,公路养护尤为艰难。2024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道路积雪厚达几十公分,交通一度陷入瘫痪。接到紧急通知,她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赶去除雪。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冰冷刺骨,手脚很快失去知觉。她忙着撒盐融雪,用铁锹铲除积雪。因为冰雪路面打滑,一辆车被困在了路边,司机冷得直跺脚。她和同事们立即上前,帮忙给车子装上防滑链,再一起推车,经过无数次努力,车子终于脱困。“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就困在这走不了了。”听到车主的感谢,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她似乎不冷了。

    抢险救灾更是家常便饭。2025年7月17日,狂风肆虐,公路两旁行道树被吹得东倒西歪,粗壮的树枝折断后倒在公路上,严重阻碍车辆通行。还有几棵大树倾倒,正好压在了公路上方的电线上,纤细的电线已不堪重负,对过往车辆行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她和同事们立即前往抢险。风依旧很大,吹得人几乎站立不稳,大家分工合作,设置警示标志、联系电工切断电源、锯断树干、清理树枝……经过半天的紧张作业,压在电线上的大树被安全移除,路面全部清理干净,交通恢复正常。车辆顺利通行时,司机们都摁响喇叭表达感激,那一刻,她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次次日常养护,一次次突击抢险,梁吉惠也愈加深刻理解,道路养护工作的责任与使命。她无数次告诫自己,一定要保障公路安全与畅通,守护每一个行人的平安。


    心怀感恩  担当使命


    “好好的办公室不坐,非要跑到公路上去干活,你这是图什么呢?”亲人同事都问过她。

    图什么呢?答案深深藏在她的心底。 

    爷爷、父亲都扎根于这份事业,年轻的生命早已与公路融为一体,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却铭刻在她心里。从小,跟着父亲在公路上长大,看着父亲用脚步丈量每一寸路面,用双手修补每一处坑洼,在风霜雨雪里守护着道路畅通,也守护着行人安全。父辈的责任与坚守,在她心中早就埋下了传承的种子。

    父亲因公殉职后,领导第一时间赶到家里看望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父亲所有同事也一直照顾着他们。妈妈经常教导她和弟弟:你们长大以后要做个感恩的人,常怀感恩之心,去报答党和国家,报答所有关爱你们的叔叔阿姨。妈妈的叮嘱,她一直记在心间。

    十多年来,她耳闻目睹了公路人的太多感人事迹。那些暴雨中不肯撤离的背影,为抢险挨饿的深夜,那些对“路比命重”的坚持,为保畅苦干的场景,都深深感染着她。公路人的“坚守”不是口号,而是暴雨里第一个冲向塌方点的脚步,是寒冬里握着冰冷工具不肯撒手的掌心,是对“每一寸路面都关乎安全”的较真。她日愈清楚,“公路人”三个字背后,是怎样的责任与滚烫。

    谈及未来,梁吉惠说:爷爷和父亲用生命捍卫道路安全,他们就是我的精神路标,我脚下的路,每一寸都印着他们的足迹。虽然只是一名临聘工人,我也要坚守岗位,把活儿干得扎实,把路护得安稳。

    扎根公路一线近五年来,她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累计清扫路面近3000公里,清理边沟240余公里,完成路面贴缝3500余米,开展路面挖补500余方,疏通涵洞100余次,行道树防虫养护2000余颗,除雪融冰90余公里,参与应急抢险60余次。

    “后悔吗?”有人问她。

    “不后悔。我只想用实际行动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爷爷,父亲,放心吧,路还在,人还在,你们的精神,一直都在。”


    来源:掌上城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爱上城口,爱上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手机APP下载:

    官方微信

    QQ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 渝ICP备18015742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