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登录
1508
1787
5599
论坛元老
近年来,高燕镇红军村以红色文化为魂,生态发展为根,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旅游,一个小山村开启了它的美丽蝶变之路。
金秋十月,走进高燕镇红军村,只见村道被清扫得干干净净,房前屋后柴草整齐堆放,一栋栋“小洋楼”被红花绿树环绕……美丽乡村处处是景、步步是画、令人陶醉。
游客到高燕镇红军村稻田打卡。 记者 张芝鑫 摄
我还是第一次到红军村来,感觉这里的景色很好,我把这些景色都拍了,做成相册分享给我的朋友和亲人。
过去,红军村因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只剩下老弱病残留守在村里。自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红军村按照“解八难建八有”工作要求,认真开展扶贫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础条件,夯实发展基础,取得了众多令人欣喜的成果。随着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红军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旅游。为进一步改善旅游住宿条件,红军村开始发展民宿,通过以点连线带面的模式,带动当地村民自主经营、自主发展,共同走上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我们红军村民宿就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的,它的建筑面积九百多平方米。
红军村村民杨庆怀今年60岁,2013年突然中风,瘫痪在床上,自从他瘫痪过后,屋漏偏逢连夜雨,儿子在外地打工,因婚姻不顺,独自带着两个未满周岁的孩子回到家里“扔”给两个老人,儿子继续在外面打工,家庭重任压在了年近60岁的老伴身上。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杨庆怀的家庭困难,经过一家人的辛苦筹措,再加上村里的大力支持,今年上半年,老杨的小卖部开业了。
我把店开起来了,一天要卖一百多块钱,我的想法就是把这个店经营好,把货的品种弄齐全,把生活过好。
红军村村民正在收割稻谷。 记者 张芝鑫 摄
金风送爽,五谷丰登。行走在红军村“红军路”上,道路两旁,稻浪翻涌,红军村迎来了又一个丰收节,高山生态水稻已进入最佳收获期,金灿灿的梯田高低错落,稻香扑鼻醉人,一片片金色的稻田装扮着美丽乡村。这是红军村高山生态水稻丰收的场景,也是该村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缩影。2015年,红军村引进五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发展水稻产业,采用“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流转280亩土地,通过支付租金、雇贫困户务工、年底分红,为当地群众增加稳定收入。
红军村水稻产业。记者 陈小东 摄
下一步,我们准备把稻田养鸭、稻田养鳝、稻田养鱼发展起来,打造成一个供游客体验观光,休闲避暑的生态农业。
高燕镇红军村冷链物流中心里工人正在冷藏食品。 记者 张芝鑫 摄
为让当地群众拥有“带不走、效益高”的增收路子,红军村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坚持绿色发展,制定出“保护为先、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规划,采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生态产业接二连三,将土地立体利用,实现土地利用率最大化。同时,兼顾旅游发展,将产业布局纳入产业观光带中统筹规划。
截至目前,红军村形成了高山生态水稻种植、大黄种植、高山露地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了100余亩苗圃基地,樱花30亩、紫薇25亩、红枫25亩,并预留20亩地为苗圃生产步道及其他生产设施建设用地,还建有加工车间、冷链中心、电商基地等,有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带动村民持续增收,真正实现了社社有产业,人人有收入。
来源:城口发布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8
66
358
中级会员
81
1372
3440
3
51
239
25
178
1712
金牌会员
◥◣執念◢◤ 发表于 2020-10-23 15:32 Y% G& w8 m8 w% N6 H, ]# \8 ]: R3 [红军村
0
446
1380
67
378
952
高级会员
4605
1万
7
1312
2928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新人须知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
官方微博:
官方公众号:
手机APP下载: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 渝ICP备18015742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