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但是,今年重点的工作,还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难度,丝毫不亚于脱贫攻坚的乡村振兴,直接关系到5亿多人的幸福生活。那么,如果你负责一个乡镇,如何带动乡亲们搞乡村振兴呢? 首先,你要,明确乡镇的战略位置。
在我国农村,乡镇上面连着县,下面连着村,是农村资源要素交换的关键节点,也是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还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环节。 乡镇,直接相连的是一个个自然村落,农村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劳动力的蓄水池。缺乏劳动力的时候,大量的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当城市的工业发展遇到困难、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很多人不得不下岗,又从城市迁回农村。 所以,对于国家来说,乡镇为整个国家的和平稳定提供了一种,蓄水池,一种缓冲器。同时,又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后院。 乡镇,从某种程度上是国家发展的稳定器。 “十四五”时期,乡镇处在了,发展的绝佳机遇期。 而且,会形成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发展,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共同促进乡村振兴全面落地。 目前,乡镇衰败,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近几年,乡镇萎缩,大部分面临衰败,产业缺失,城镇化已经发生了巨变,出现了“城聚乡散”的现象。 乡镇下面的农村,濒临解体,很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的都转移到乡镇来了,以乡镇为治理单元更符合实际情况。 乡镇,无论从规模、地域面积、管理职能都是落实县域乡村振兴的最为经济、高效的单元,大多数村庄没法实现乡村振兴。 乡镇,是乡村振兴的最基本单元。 乡镇,是基层政权的执行中心,处在乡村改革的前沿,是一切国家政策的发号施令点。 未来五年,将会是“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心。 其次,你要,集中精力搞产业,培育新动能来支撑。
很多农民进城打工,却因为户口问题、歧视、各种限制,以及城乡贫富差距问题,不得不把孩子和父母留在农村,想返乡就近生活,解决不了就业问题,收入也偏低,落得农民工不能骨肉团聚。 一系列的写照,归根结底,是乡镇产业缺失,没有新的动力支撑,解决不了就业,人口只能外流。 乡镇经济的发展,未来呈两极分化趋势,城郊融合型、大型城镇型、工贸带动型等乡镇将持续发展;农业主导类,生态涵养类等将萎缩乃至消亡。 今年,新的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就会编制完成,在这个基础上,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侧重落地实施。查漏补缺,优化乡镇空间,引进产业,基础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要不断升级,跟上“新基建”的步伐。 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要有前瞻性,侧重实施性。重点应该是“找准定位,操控全盘”。按照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三个级别对乡镇进行“区块划分”及管控。围绕人做规划,做能让人感受得到的规划。乡镇的国土空间规划要有一定的弹性,农村的管理没那么精细,经济发展也没那么门槛高,要留出弹性和空间。 乡镇经济的发展,靠的是产业支撑。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引进产业,是重中之重。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一切应为产业而生、为产业而做为前提。乡村振兴,关键也要靠产业。但是,产业选择要慎重,因地制宜。农村集体经济很薄弱,一旦走了弯路造成损失,伤人感情、打击信心、耗费时间,更是劳民伤财,村民感到没盼头。过去,尤其中西部一些乡镇,引进的产业,让下面的村民来搞,出成果了,产销脱节,赔了钱,也坑了老农民。造成,以后乡镇呼吁农民搞什么,都会没人愿意支持。对乡镇政府,失去了信任。精准把脉,植入产业,尤为重要。选好产业后,必须持之以恒,一攻到底。乡镇产业要振兴,重要的是让产品走出去。 你负责乡镇下面,要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标杆地,一村一产品”的景象。 说到这里,乡镇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作为乡镇的负责人,你还把产业前期的策划、规划设计,重点关注,研究政策层面的扶持力度,争取县级以上的政策补助。比如:申报“农业产业强镇”等。 今后,你要把乡镇建设成为乡村的产业中心。不断的优化乡镇的产业培植,第一产业 (农、林、牧、渔) 、第二产业 (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等) 和第三产业 (旅游业、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文化产业等) 进行有效的跨界融合,做足附加值,搞活产业链条,形成消费链。 不管是“城郊融合型、大型城镇型、工贸带动型”乡镇,还是“农业主导类、生态涵养类”乡镇,要借助“科技”赋能,培养新动能,必须朝着智慧化的进程来发展。要不,将会萎缩乃至消亡。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三大城市群周边延伸地带的乡镇,要做好乡镇空间升级计划,推进“产业升级、服务升级、治理升级、生态升级”的计划。比如,试点‘智慧小镇或智慧乡村“。 最后,你要,夯实乡镇““管理和服务”乡村的软硬实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乡镇的主要功能,不能忽视。 乡镇,你要负责推动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因为,乡镇才是带动农村发展的龙头。乡村要振兴,必须靠乡镇来带动村庄一起发展。 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升级,在公共基础设施与地方文化特色上下功夫;乡镇建设要有前瞻性,不能一个工程完工了不久,又拆了重修,换一个领导就重修一次,劳民伤财;公共设施的美观及内涵十分重要,公共设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及人文风俗。自然生态营造环境(多栽树少硬化),乡土材质塑造特色,传承历史体现品质,包容多元文化并存。多用生态的办法改善人居环境:乡改镇的趋势决定要多用生态的办法,以绿美镇,以水活村。多用乡土的手法提高乡镇风貌:就地取材,精细打造,老料新做,土料洋做,旧料细作,新旧搭配。 要准备,不久将来,山清水秀的乡镇有能力,迎接都市旅居生活的新群体,要用生态的办法提高乡镇品质空间,而且还要植入一些田园商业综合体,服务于乡村。 近几年,返乡、下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乡镇也会成为一个双创平台,必须依靠乡村振兴推动农民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农业现代化。 随着,数字乡村的试点,还要把乡镇成“数字乡村”的中心。乡镇,伴随着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会形成“乡镇经济发展、乡镇社会治理、乡镇政务服务、乡镇文化发展”等诸方面数字化转型的中心。 乡村振兴是一个更为全面、普惠、长期的任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乡镇就是有效的衔接点。 总之,“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会形成“以城带乡、以乡带村”的理想发展状态,乡镇会优先振兴,而且充当战略主导中心。 来源:唯美乡村
3 K' \9 y! x+ I3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