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t0 L1 i* L4 Z5 I
1 x- C5 k# U" j" g+ u! |$ R. A5 R 5 R" B* R9 E7 i* [/ J
& v# W- ~+ p& a: E$ D) V
! q0 z' u+ K4 E 炎炎夏日,空河从城口县北屏乡月峰村青翠山谷中跃出,潺潺的流水带来阵阵清凉的风,携带着草木的清香。 从停车场到打锣岩这段约500米长的溪流及沿岸,土地名为“叫花湾”,是北屏乡打锣岩旅游景区的核心部分。 “以前空河一年四季水白花花地流。现在发展乡村旅游,我们在沿岸搞致富的‘梯级开发’,大家都受益!”8月4日,月峰村支部副书记梅可书告诉记者,去年全村旅游收入近1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3万元,较5年前翻了一番。 ▲打锣岩下,梅可书介绍“叫花湾”的往昔。记者 罗芸 摄 01 忆往昔 空河在月峰村五社的峡谷中穿梭,冲击着岩石,溅起白色的水花和阵阵水雾。流出打锣岩后,水流变缓,岸边是一段铺满卵石的河滩。因解放前有乞丐栖身于这里岸边的天然岩洞中,故得名“叫花湾”。 “有很长一段时间,‘叫花湾’这名字不仅是给这段河滩取的,也是形容我们村的。”梅可书说,月峰村能耕种的土地仅2800亩,其中60%位于四五十度的陡坡上;贯穿全村的空河,只能给村民提供小鱼虾打牙祭;全村森林覆盖率超过90%,林木只有当柴烧……算下来,每年村民只能从地里“刨”到一两千元。 村里“缺资源”,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大多到河南煤窑打工。在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中,月峰村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 ▲“叫花湾”是空河较为浅缓的河段。记者 罗芸 摄 02 获转机 村民们都没想到,这条长期白白流走的空河,会成为月峰村“翻身”的转机。 北屏乡距离县城仅半小时车程,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藏”在打锣岩山中的空河一带,因环境优美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自发到河边嬉水、烧烤。 为此,月峰村利用“三变”改革的机遇成立起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东西扶贫协作援助资金、山东省提供的智力支持,以“野餐、露营、登山、探险、奇趣”为主题,在空河沿岸建起观景步道、风雨廊桥、祈愿长廊等设施,方便游客游览。 为了确保村民、尤其是困难村民的收益,同时实现资源市场化配置,景区开发采用“土地林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归市场主体、收益权归市场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的“四权分置”模式。 打锣岩下的休闲茶座场地出租给个人承包,3个村民在此当服务员和保洁员;下游的河滩,是腿脚有残疾的村民杨正浩承包的练歌房,杨正浩一家五口由此有了固定收入来源;再下游的河对岸是烧烤区,以每个灶100元的价格出租给游客使用,租金中七成归村集体,三成归管理烧烤区的管理者,赵丕玉、梅可伦等4名年龄超过60岁的困难群众为烧烤区提供柴火;景区入口处的停车场由低保户梅可兵负责管理,停车费大头交村集体,余下作为梅的报酬…… 在开发沿线河岸景观基础上,景区对空河的利用也在“升级”,利用溪水发展研学旅游项目。在烧烤区上游,以溪水为资源建起的儿童水上乐园、捉鱼稻田等正在修建中,预计8月中下旬对外开放,以吸引更多带孩子的游客家庭。 ▲打锣岩景观。记者 罗芸 摄 03 创增收 81岁的梅可伦是4名可以在烧烤区卖柴的村民之一,他将自家柴山上的枯枝捡起来,打捆后码上小推车运到烧烤区。周边30亩林地,正是他家柴山。 梅可伦说,这样既方便了游客,也避免游客乱剔他家柴山,保护了环境,“虽说景区规定每捆柴只能卖10元钱,但积少成多嘛。我年纪大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据统计,景区的环卫、停车、保洁、护林护渔等岗位,让村里最困难的7位村民有了稳定的就业岗位,他们年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有十多户村民通过销售烧烤用柴、腊肉等土特产,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景区的发展,还让村里十几家大巴山森林人家人流量较以前增长了20%。2018年,月峰村实现整村脱贫。 村民钱包鼓起来了,村集体的收入也在充实。去年月峰村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10多万元,比头一年增长了一倍。 “空河水流过,却留下了宝贵的生态资源。思想一变,绿水青山可不就是金山银山吗?”驻村干部周俊锋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乡里将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旅游接待水平和服务能力,在保护生态同时实现村集体及村民的“双增收”。 来源:重庆日报 + H a% j2 k, ]! c6 _5 P1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