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据九派新闻此前报道,4月20日,重庆忠县的王女士以4500元卖出150份扣碗类熟肉产品,因未标注产品相关信息,被顾客邵某以出售“三无产品”起诉,法院二审判王女士退还4500元货款并给予十倍赔偿,共计约5万元。判决显示,法院认定王女士售卖的土特产在销售时外包装上未标识生产者信息、产品保质期等必要的产品信息,违反了法律规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 B$ W1 H% s& V* V
r8 J9 d' s; q: B1 k' o8 {系职业打假人行为 ! k: @5 j6 e( b7 A9 T( X
4 Q" ~& q- D5 N+ A* |1 E当事人家属称:客户先下单了3份,收到货后说好吃又一次性下单了150份,然后要求10倍赔偿,自己在网上查询发现对方是一名职业打假人。
& l( ^6 _$ ]$ D1 E F3 l" f8 x
1 F$ p% F4 P2 Y, b* d7 y" S' s判决书显示,2021年7月,邵某在王女士开设的微店上购买了一批食品,其中包含粉蒸肉、扣肉、风豆豉回锅肉各50份,合计150份,每份折后单价30元,支付时使用了微店现金红包0.84元,共计实付4499.16元。1 C! X# I) v0 t. o8 s! Q
C8 Y5 f; H! l. r2 g
货到后,邵某将收货过程全程录像,指出上述货物包装均无产品名称、生产时间、生产经营者名称和地址、保质期等标识,是“三无产品”。, b* T1 \# F( x# n% V
. K: f9 K% v( k随后,其起诉至法院,要求王女士退还货款4499.16元并赔偿44991.6元。, K8 ]4 _9 `1 x4 O
' \% H! D; e( L, R8 k一审法院认定,王女士售卖的土特产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支持邵某以上诉求。
- ?' C- v" j6 j9 c/ @
$ n$ ?9 e0 W3 x# _一审后,王女士在其产品标识上进行了改进。因她觉得邵某此番明显有备而来,不是真正的消费者,怀疑其背后有利益驱使,便提起上诉。
* [" G; V6 Z# _4 H
0 Z! o6 i& r; b" f9 l# A近期,重庆市中级法院二审维持了原判。
& l- l) d: C% o4 t7 h, p* b, |" P0 d
- Y3 h" ~2 |; _" Z4 [知假买假并不违法 : m' r3 X) g N3 f/ `) A
: j: r. N, b8 g2 W# J8 S
据极目新闻报道,21日,原告邵某的律师吴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王女士的毛妈妈土特产店出售“三无产品”并非第一次,她卖的食品也没有经过检测合格。关于原告是不是专职打假者,吴律师表示:“法无禁止即可为。邵先生是懂法的消费者而已。”
/ C, K+ m, ^; q1 b1 I! P* N/ x+ ~- p! G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如果商家的确向消费者卖假货了,则不构成敲诈勒索,即便索赔额偏高,也应交由法院裁判。
$ j# |' X, s# n# J* p/ c. h/ a/ T/ ]7 X7 S+ m; I/ U% X" ^, h2 C
据广东新闻广播报道,“我们做这个,除了养家糊口,也是为了推广重庆传统民间美食。我们家做这些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按照祖祖辈辈的传统工艺做出来的,没有添加防腐剂或其他添加剂。邵某也只是说我家的东西没有标签,并没有说质量有任何问题。”王女士说。, \" _, ^7 n/ |1 r
$ V6 o. x: I K" k( Q- h9 A
王女士的婆婆也哭着说:“太难受了,我们一家人这么辛苦。”无论如何,在经历这件事后,王女士有了更多法律意识,在那之后出售的所有食品,都有严格的包装和标签。“这个事情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教训。希望做食品的朋友,一定要重视这个标签问题”她说。* _! X; t; j/ j0 a0 v
来源:腾讯新闻
" c' q% v; h4 \* V( I3 u1 i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