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就在大山深处,好东西当然也多。去了几趟,吃得满嘴流油,人又胖了一圈。但每次临别,都有城口的朋友继续勾引我,“下次来,还有你没吃过的好东西哦。”
这不,一想到城口,眼前就是一大堆吃的喝的晃来晃去。所以忍不住了,我要写一下城口了。
第一次去城口,半路上已经过10点。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车前面突然冒出来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而且一直在车头位置晃晃悠悠,时而高一点时而低一点,但总是不离开,就那么悬在离山头一两尺的位置,霸占了车头视野最好的C位。
没什么文化的我,只是反复让车里的朋友们看,“好大好圆”的月亮,然后啰里啰嗦地反复强调“真的大、真的圆”。
同车的朋友刘叔叔,一个因为喜欢城口,就在城口赖着不走的中年大叔,文化看来比我高一点,会使用类比,“这个月亮硬是比重庆的圆,比重庆的大”,然后就念几句大家听不懂的诗词。
车里的空气顿时变得愉快起来,大家嘻嘻哈哈围着月亮和刘叔叔,聊了一些不荤不素的寡淡玩笑话,刘叔叔哈哈大笑,再说几句撩拨的话,惹得同车女孩子春心一荡一荡地晃悠,就像那个月亮。
大家知道,我的本质工作是吃吃喝喝,然后顺便写一些重庆历史文化的小文章。每到一地,吃吃喝喝一定排在第一位。
那么,到城口而不狠狠地吃城口腊肉,还算是正常人吗?
闷罐特别有意思。一般都是三个铸铁罐或者陶罐,在特制的桌子上,排成“品字形”,内容根据时令有所变化。
我吃的时候,一个装满坨坨腊肉,肥的瘦的也不分,腊排骨、腊猪蹄混在一起,胡乱扔在土豆上面。地下火塘的小火烤着。
慢慢地,肉眼可见,腊肉开始出油,浸透土豆,香气也慢慢弥漫开,最气人的是,这腊肉的香气老是往你嘴里钻呀钻,满口都是腊肉的香和我的口水。
偏偏主人话多,不停东拉西扯,一会儿欢迎你,一会儿摆城口喝酒的规矩,一会儿小声讲一个隔壁王大爷的八卦,就是不开席。
我拿着筷子,一边听故事,一边仔细思考筷子的第一落点该是哪块肉。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后,就未雨绸缪,打量起另外两个罐里的东西。
一个是鸡,据说是比旧院黑鸡更好的城口山地鸡。这鸡,在城口县城菜市场的价格都是45元一斤,不便宜。鸡,烧的是城口特产洋芋果。
洋芋果,把洋芋稍微煮一下,然后装在月亮一样的圆箩里面,放乡下坝子晒干,入口有板栗的感觉。
第一次吃,我和同桌的瓜怂们,都以为是吃的板栗,边吃边感叹,城口的板栗了不起,这么大一个,口感这么独特。主人皱着眉头听了半天,实在听不下去了,打断我们两个的胡说八道,说,土包子些,这是洋芋果。
最后一个闷罐,是海带老鸭汤。两三年的老鸭子,配上老坛子里面的老酸萝卜,再来一大把海带丝。你猜,肉好不好吃?汤好不好喝?
城口美食多且有特色,单腊肉就花样百出,我还吃到一款腊肉烧鸡。没错,腊肉和城口山地鸡,放一起红烧,麻辣一大盆,简直乱搞嘛!
可是,乱搞往往才最安逸。腊肉烧鸡,也是大快朵颐的美丽之味,去城口的朋友,一定要尝尝。
今年,鄙人忍不住跑了几次城口,都是打着公干的旗号,其实是冲吃吃喝喝而去。
此鸡非凡鸡,据说学名城口山地鸡,和万源旧院黑鸡不同种。但是长得差不多,也是黑羽毛,我估计两种鸡起码是亲戚,说不定还是没有出五服的表亲。
山地鸡,因为总是户外活动,所以口感结实而香糯——香糯这个词,最近被语言贫乏的自媒体写手用烂了,啥子都是香糯可口,搞得我很不想用这个词了。但是,我在肚子里搜索了半天,不得不承认,“香糯”一词,很适合城口山地鸡,如果非要再加一个形容词,那就是“结实”。
岩耳炖鸡,是城口一绝。岩耳,长在悬崖陡壁,山民悬索而下,方能采之。用岩耳炖城口鸡,香鲜芳雅,其味不可描述,一说就错。如果非要我描述,那这样说吧,这味道,比你能够想象出来的好吃更好吃。
腊肉烧鸡、土豆烧鸡、各种野菌烧鸡、野生板栗烧鸡……这鸡已经天生丽质了,无论你拿什么烧,它都非常配合,把最美丽的口感绽放在你的舌尖。
吃了多次后,我总结一下:该鸡肉质有力量,但不柴,糯糯的肉感在齿间粘连萦回;味香,但是不俗艳,而是天然的体香。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体香吗,来尝尝城口山地鸡吧。
回到重庆,梦中常有满屋的鸡飞舞。午夜梦回,我知道,又该去城口了。
在城口,几乎所有餐馆都有几坛泡酒。问老板,哪款酒最好喝?老板斜着眼睛看人,你这个土包子,连我们城口“寸头酒”都不晓得,切!
寸头,是当地人对满山的野生五味子的昵称。老城口人给我说,一寸左右的五味子品质最好,所以叫寸头。
除了餐馆,城口家家户户都有一大坛红艳艳的野生五味子酒。浸泡比例一比一,一斤五味子,泡一斤酒。
这泡酒的酒,也值得说道,是当地高山包谷酒。
我喝过当地朋友小心翼翼搬到餐桌上的嫩包谷酒,把我好奇得一颗芳心小鹿乱撞。我算是见多识广,喝过的酒也不算少,可这嫩包谷酒,当真、确实、果然没有喝过。
清甘芳冽,从舌尖到胃底,一路温温柔柔地下去,可称“一线柔”。但你要是不设防,也会在不经意间,被温温柔柔地推倒了。
初到城口,在桌上,好几个朋友说,司马,你这个人“不咋地”。说得我一阵一阵怪不安逸,我怎么就“不咋地”了,我在江湖上口碑很好呀,从来都是认认真真吃肉、老老实实喝汤,除了喝酒经常耍赖,其余人品尚可。跑城口来,怎么就变“不咋地”了?
后来搞明白了,城口夸人,就是“你这人不咋地”、你这菜做得“不咋地”,都是丝毫不留情面的表扬,意思是你这人很不错。学会这句话后,我在城口,逢人就满口“你真不咋地”,搞得大家都喜欢我。
品了一杯包谷酒,我也当然要夸奖,你这酒“真不咋地”、“太不咋地了”。老板一脸幸福的笑。
说实话,包谷酒泡的野生五味子,当真好喝。药味似有似无,意境悠远,还带有五味子野果独特的清甜。酒的结构与众不同,轻甜、微酸、淡淡药香,结合得天衣无缝,而且酒体均衡度很好,每一样都恰到好处。都有,但都不抢镜头,几种味道相安无事,协调均衡。
特别是老板见我喝了几杯后,走过来,在我肩膀拍几下,说,小伙子,多喝点,这酒还有意想不到的功能。真真吓了本小伙子一跳。
同桌的人大笑,说这酒补,男女都补,但不是虎狼之性,而是慢慢生效。“多喝,你就真的晓得它的好了”,大家哄笑着说,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同行的女作家、著名“毒舌”肥桃姐姐,也收起她那大杀四方的毒舌,而是温柔可人地附和大家,这酒真好喝,端着一碗酒就不放手,喝到后面,她说非要买几坛回家,边说,脸上边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猜,这酒开始生效了。
来源:水煮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