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解决企业困难20余个,提供法律咨询、技术培训、人才招聘等服务,这是一双促进企业发展的好助手。
出资2万余元修建便桥,带领会员返乡参与抗洪救灾,参与矛盾纠纷调解10余次,这是一双参与社会治理的好帮手。
带动群众外出务工380余人,投资村企利益联结机制项目50万元,这是一双助力乡村振兴的好推手。
这双好助手、好帮手、好推手,就是成立仅数月的东安商会。
东安商会于2021年12月成立,2022年4月正式登记注册,现有40家会员单位。建会以来,东安商会围绕商会使命宗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解决企业困难、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团结带领会员单位在家乡的热土上大展宏图,努力成长为促发展、强治理、助振兴的多面手。
“有了商会的牵线搭桥,公司和小城故事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减少了生猪销售这方面的顾虑,增强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底气。”东安商会成员单位胡化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无独有偶,在商会的协调对接下,东安镇槐树湾中蜂养殖家庭农场与花千源有限公司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
“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人’,促进企业发展,商会义不容辞。”东安商会会长袁金凯说。为了促进成员单位稳步发展,东安商会一方面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深化交流协调,推动项目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加强与异地商会、协会的交流合作,先后组织会员单位到九龙坡区二郎商会学习参观,并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跨区域共享,挖掘企业合作商机,提升商会内外影响力。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难免碰到一些“疑难杂症”,对此,东安商会适时组织开展政策宣传、主题讲座、联谊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两父子筹集资金,修一条便路,就是为了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东安商会会员单位负责人李鑫口中的便路,远远看去并不起眼,但却实实在在为新建村马儿坝、汪家河坝和赵家坪小桥三地的百姓出行提供了便利。
东安商会会员单位负责人中有党员8名、镇党代表6名、县人大代表4名、镇人大代表13名。东安商会充分发挥党员代表示范引领作用,协助党委政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深入开展代表履职“三个一”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修建路桥、整治沟渠、抗洪救灾、调解纠纷.......着力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的问题。此外,东安商会还组织安排会员单位开展关爱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引导每年每个会员单位办一件惠民实事,凝聚商会力量,真情为民奉献,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眼下正是东安镇德安村“旱改水”项目的水稻孕穗期,稻田里淡黄与浅绿相映,微风中泛起阵阵“碧波”,让人忍不住畅想秋日丰收的场面。但此时稻田管理员德安村村民胥大月却无暇欣赏眼前的田园美景,为了保证今年水稻收成,他正忙着安装调试抽水机从河里取水给田里的水稻“解解渴”。
德安村“旱改水”项目是东安商会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写照。该项目预计总投资503.6万元,其中财政投资3.6万元,用于平整土地、改造旱地为水田,商会成员企业已投资14万元,用于租赁土地30余亩种植水稻,养殖泥鳅、黄鳝、稻田鱼等水产,建设乡村旅游步道等配套实施。该项目采用“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企业负责项目经营管理,农户通过土地租金和项目务工实现收入增加。
胥大月说:“在这里一年到头还是能挣3万多块钱,又能够把家里一切事情照顾好,我很满意。现在水稻长得好,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预计今年,商会企业通过销售大米和水产,可实现产值20万元,农户租赁土地可收入1.8万元。展望未来,预计项目每年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300余人次,实现务工收入5万元,带来游客2000余人次,实现项目旅游增收20万元。
不只是在德安,东安商会会员单位与东安镇10个村(社区)签订合作协议,会员单位根据各村(社区)实际情况,深入调研村(社区)产业,通过引进资源、发展项目、拓展市场、信息交流等多种方式助力联系村特色产业发展。除此之外,东安商会还组织开展消费帮扶、劳务协作等活动,缓解农产品销售难题,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切实增加农户收入,截至目前,会员单位面向东安镇提供就业岗位260余个,实现就业160余人,带动群众外出务工38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