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高观镇双竹村抢抓晴好天气,拉开秋收序幕,投入机械化设备抢收水稻,确保颗粒归仓。 记者在高观镇双竹村看到,120余亩稻田尽显金黄,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在稻田间。伴随着“隆隆”响声,一茬茬水稻源源不断地被卷入收割机,经过脱粒处理后的稻谷全部收拢在收割机的“肚”里,稻农配合着机器装车、运输,秸秆则经过粉碎处理,从收割机尾部吹散到稻田里,化作有机肥。 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降低了粮食抛洒率,为双竹村水稻收割按下了“快进键”,预计每天可收割水稻6000余斤。“这种小型的收割机非常适合城口这种小块田、巴掌田,传统人工收割,120亩稻田30人同时收割,需一个来月才能完工,我们一台收割机10天就可以全部收割完,并且每亩可节约约600元的费用。”收割工人樊关太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年初高观镇因地制宜实施“旱改水”工程,将双竹村流转的120余亩土地改造成一梯梯稻田,发展水稻产业。高观镇双竹村的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将闲置、撂荒的土地流转出去,不仅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另一方面也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原来这些土地都是种的玉米、土豆等农作物,没有太大经济价值,现在改种水稻实现了经济效益,村民通过流转土地也获得相应的租金,附近30余名群众就地就近务工,最多的一年可以增加务工收入2万余元,最少的每年也可以增加3000元左右的收入。”双竹村党支部书记王茜说。 据悉,高观镇双竹村种植的120亩水稻产量预计达12万斤,可收成大米9万余斤,实现产值27万余元。 来源:掌上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