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到通讯设备等,历经时代的变迁,留下了许多见证时光的老物件,当我们回视这些老物件时,便能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生活的幸福变化。
▲老物件“兑窝”“篾兜”。 记者 孔德萍 摄 当年的老物件,它们分布在田野上、乡村中、院落里、居室内,多得举不胜举。
▲老党员田正贵与村民一起分享犁头的故事,感受时代的变化。 记者 孔德萍 摄 ▲龙田乡老党员张国恩与村民分享火把与仓房发展的故事。 记者 孔德萍 摄 ▲ 风车。 李万华 摄 记忆中的风车是和乡村打谷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乡村的地方,就会有打谷场,就会有风车,就像有炊烟升起的地方就会有人一样。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先进的机械设备逐步取而代之,较之更加省时、省力。 被镰刀割伤过的疤痕印子,是对镰刀最好的记忆,虽疤痕已变浅,但时不时还是会想起儿时经历的一些事情。 以前农村干农活种地的时候都会用这个,每家都有好几把,看着这个,有没有勾起你小时候去田地里玩耍的回忆呀? ▲火儿坑上方有一根可以升降的火搭钩,长年累月被熏得黢黑。 李万华 摄 长凳几乎是小时候每家都会有的,长凳加八仙桌,几乎成了那个时代经典的回忆。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搬离了老宅,这些笨重而过时的家具,似乎也与老宅一起渐渐被遗弃。 人呀,就爱怀旧。曾经家里被淘汰滴老物件都不舍得扔。
▲筲箕(shāo jī)。 李万华 摄 一张老照片、一个老物件、一段故事是一个人的独家记忆,也是一段珍贵的历史。 ▲斧头 。 李万华 摄 ▲蓑衣。看着是不是很熟悉,下雨天做农活的必需品。 赵刚 摄 架起天线,调好频道,全村老少们挤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荧屏。现在,家家户户电视、空调、洗衣机已经成为标配。小小家电背后折射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巨变。 如今,这些老物件大都已经退出了现代年轻人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化、智能化的家电,小汽车也成了寻常家庭的代步工具,衣食住行每天都在变化。老百姓的日子那是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