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70、80、90后的城口人来说
小时候肯定听过“熊嘎婆”的故事
现在长大了,你还记得清楚故事情节吗?
记得小时候
“熊嘎婆”这个词可谓印象深刻!
很久很久以前,城口的深山老林里住着一户人家,男耕女织,抚养着两个女儿。姐姐有十二三岁,平时很老实又听话;妹妹有七、八岁,平时很聪明,很活泼。一天,妈老汉有事要出远门一趟。临走前的晚上,妈老汉特别交代两姊妹要关好门,有人来喊开门的话一定不要随便打开,白天就去请嘎嘎(外婆)过来帮忙照顾。姐妹两个齐声回答:“要得。”
事情没有不漏风的墙,又恰巧隔墙有耳——这话偏偏让山上的老熊嘎嘎听到了。熊嘎婆埋伏在山林里将外婆吃了后,熊嘎婆就披上了人皮,打扮成了外婆的样子。
第二天,妈老汉很早就走了,姐妹两人把门关得很紧,还上了插削,坐在灶门口烤火。准备晚点就去喊嘎嘎(外婆)过来帮忙照屋。等到天快黑的时候,外婆果然来了。姐妹两都很听父母的话,将房门关得很紧,坐在灶门前烤火,突然外面有个声音轻轻喊道:“妹儿妹儿快开门,嘎嘎(川话里是外婆的意思)来了哟!”
姐妹俩很警惕,还没去喊嘎嘎的嘛!怎么嘎嘎就自己来了呢?两姊妹只把门拉开了一条缝。姐姐说:你是我外婆的话,你把手伸进来给我摸一下子。一只毛茸茸的手伸了进来,姐姐摸了之后说:“你不是我嘎嘎(外婆),我嘎嘎指头没长毛。”
熊嘎婆说,我手头粘了好多草,我去洗干净。熊嘎婆来到门口前,找到一泡牛屎,把牛屎敷到手上。熊嘎婆再次敲门:“娃儿快点开门,嘎嘎来了。”姐姐说:你还把手伸进来给我摸下子。熊嘎婆把手给姐姐摸,姐姐说:你不是我嘎嘎(外婆),我外婆手指头有顶针儿,你没得。
熊嘎婆说,你等哈,我可能把抵针落在路上了,我去找下了来。熊嘎婆来到当门口的菜地里,哈到了一块铁皮皮,戴在手上。回到门边把手伸进去说:“我找到抵针了,你看嘛!”
姐姐讲,那你把脑壳撑进来给我看哈。熊嘎婆把脑门心撑进门里面。姐姐看了就说:你不是我嘎嘎(外婆),我嘎嘎脑壳有个包,你没得包。
熊嘎婆就在屋边搞了坨硬点的牛屎巴到脑壳高头,又喊,妹崽妹崽开门,外婆回来了。(另一个版本是:姐姐要求看外婆的衣服,说外婆的衣服是补了疤的,老熊嘎嘎顺手就把菜园子里长的四季豆叶子贴起当补疤。)姐妹两人看倒蛮对了,以为真是外婆,就开门让熊嘎婆进了屋。
进到屋里面,熊嘎婆讲,你们两个莫点灯咯,我眼睛得了眨巴眼儿,见不得光。两姊妹就信以为真,没有点灯。熊嘎婆有尾巴不能坐板凳,就说挖地挖了琵琶骨痛不要坐板凳,要坐米缸。姐弟两就去给老熊嘎嘎把米缸搬来,熊嘎婆坐下来。时间就过得特别快,“熊嘎婆”想着这两个年少鲜嫩的“外孙”,不禁馋涎欲滴,尾巴就不由自主的在坛子中摇了起来。“嘎嘎!嘎嘎,坛子里有莫子东西在响噢?”姐姐问。“哪里啊,我没听见呢,可能是老鼠在地洞里跑吧,不管它们的!”
“今天晚上你们两个哪个挨到我睡哎?我是不喜欢不爱干净的娃儿,哪个洗的干净哪个就挨到我睡。”
姐姐觉得事情好像有些不对头,到底不对在哪里又说不出来。妹妹高兴惨了,就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熊嘎婆看了妹妹又看了姐姐,“哎哟,你看你姐姐身上好落怂哟!今晚就你挨着我睡吧!”。妹妹欢天喜地的和外婆睡在一起。
半夜时候儿,姐姐听到外婆在吃什麽,嚼得嘣嘣直响...就问:“嘎嘎!嘎嘎!你在吃莫子啊?”
熊嘎婆回答说:“我在吃干胡豆。”
姐姐说:“外婆,我也要吃”。
熊嘎婆递了过了,姐姐一接过来,大吃一惊,呀!外婆吃的不是干胡豆,是妹妹的一根手指。姐姐心里明白了,今晚遇到了熊嘎婆,它把妹妹给吃了。
于是,姐姐壮了壮胆,不慌不忙地对熊嘎婆说:“外婆,我要切解手。”这时,熊嘎婆就用索索(绳子)把姐姐的手捆起,意思是不让姐姐跑了。
姐姐下床去解手,就把手上的索索(绳子)套(捆)在猪圈柱子上,然后搭梯子顺着烟囱搬坛子悄悄爬上家里的房上去,把坛子砸到烟囱里弄得轰轰响...
熊嘎婆听了很害怕,问:“娃儿,呢是莫子声音?”
姐姐说:“嘎嘎(外婆),这是外头在打雷〈熊嘎婆怕打雷〉。”
熊嘎婆抖着声音说:“我怕打雷,那怎麽办呢?”
姐姐说:“嘎嘎,嘎嘎(外婆),床边有一个大柜子,你在那里面躲着就没事了。”
熊嘎婆一听,赶忙钻进柜子躲起。姐姐一下把柜子盖锁了。然后,姐姐去烧了一锅开水,把开水从柜子盖缝里倒下去,烫得老熊嘎嘎在里面又板又叫,最后终于把老熊嘎嘎烫死在柜子里。
第二天,爸爸妈妈回来了,发现妹妹不见了,便问姐姐。姐姐哭着说被老熊嘎嘎吃了,夫妻听后两伤心不已,决定以后再也不单独放孩子在家里!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俩姐妹去外婆家做客,在途中被一头刚好出山觅食的熊噶婆碰见了,饥饿的熊噶婆非常高兴。盘算着想今天的运气不错,一出来就碰到这俩姐妹,而且白白胖胖的一定很好吃,馋的熊噶婆口水直流。
熊噶婆拦住俩姐妹问道:你们俩这是要去那里?”两姊妹没有理她,熊嘎婆机灵一转,装出一幅既亲热又惊讶的样子,对俩姐妹说:“哎呀,今天早上喜雀一直在我的门前叫,我就知道会有客人来,所以我就亲自出来接你们了。几天不见你们都长这么大了,我跟本沒把你们认出来,幸亏我的嘴巴多,才得以婆孙相认,这下好了敢快跟我回家去。”
被熊嘎婆骗回家后,熊噶婆把妹妹吃了后,姐姐趁机逃跑,熊嘎婆立刻沿路去追姐姐,姐姐实在跑不动了,刚坐下休息就被熊嘎婆追上了。她赶紧给熊嘎婆解释说:“外婆想不到你这么大年纪了,也有早起锻炼的好习惯,我们婆孙俩总算有对上疲气的时候。我看你老人家跑的也够累的,你坐下来我帮您梳个头怎么样?”
熊嘎婆喘着大气想,你从半夜开始跑我都能追上,我就不信现在你还能跑的掉。反正我还没梳头,她愿意给我梳也不错。姐姐把熊嘎婆的头发一边梳,一边捆绑在树枝上,等绑好后姐姐又接着跑。熊嘎婆一急,来不及解开被绑的头发,一用力把自己的头发全都拔掉了。
姐姐在跑的途中碰到一个做盐生意的人,把自己的遭遇说给他听,生意人决定救她。当他遇见熊嘎婆时,装着很关心的样子问道:“老人家你的头怎么了?”
熊嘎婆很委屈的把经过说了一遍,生意人对熊嘎婆的不幸表示非常同情,决定给它先把伤冶好,其它的事稍后再说。熊嘎婆按照吩咐,等生意人走到对面的山上后,立刻把盐撒在头上,疼的熊嘎婆死去活来,算它命大捡回了一条命。
接着姐姐又碰到一个卖锅的人,把自己的遭遇同样说了一遍。卖锅的人也想救姐姐,当他碰到时熊嘎婆时,首先也是为熊嘎婆的不幸喷喷不平一番,然后又给熊嘎婆一口铁锅。按照卖锅人的方法,熊嘎婆把铁锅烧的通红随后往头上一戴,立马被烫死了。
还有很多像“熊嘎婆”一样的民间故事
渐渐在口口相传里,淡忘直至消失
童年的那些记忆
不仅仅是一个“怀旧”感慨
更是那个年代人心的纯粹
如今的你还会给自己的娃儿讲这个故事吗
你讲的又是哪个版本呢?
来源:爱上城口、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