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3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评选结果揭晓
专家评委在对全国报送的491份案例
认真评审的基础上
精选出37份案例
重庆市城口县高燕镇星光村
创办“星光夜校”,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
获评“2023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星光村位于全国一类红色革命老区重庆市城口县西北方向,总面积1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87人,属工与农、城与乡、三村合并的社会关系复杂村落,因村内矿厂全部关停、殡葬中心征地拆迁等原因,多年前是典型的“问题村”“纠纷村”。近年来,城口县高燕镇星光村针对乡村治理的难点、痛点问题,因地制宜创办“星光夜校”,搭建星光夜话、星光图书角、星光试验田、星光手艺台、星光志愿服务队和星光夜校公众号“六大平台”,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群众主体、产业支撑、文化提神、活动聚心”的新型乡村治理之路。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达到20余万元,群众满意度达到98.5%,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美丽村”“和谐村”。
探索“党建+教育”模式,提升群众精气神,以更大格局和视野书写乡村治理新篇章。一是搭建“星光夜话”,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全员登台讲党课”制度,由过去的“支部书记一人讲”变为“党员同志轮流讲”;探索多维度、情景化、沉浸式教育,把“星光心向党”系列主题活动,开在红军战斗遗址、“焦桐”树下、农家院内、田间地头,让党的精神和红色基因融入了星光人的血液里,激活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红色引擎力。二是开辟“星光图书角”,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建成藏书400余册的图书角,针对不同人群实施不同教育方式。针对行动不方便的村民实行送书上门;针对常驻农民,举办《追寻星光印迹 留住浓浓乡愁》老照片、老故事征集等农耕农味农趣活动,让村民逐渐接受“亦耕亦读”的耕读文明教育,培养村民的文化自信。针对学生,开展星光进校园,引导村里的孩子们志存高远,托起乡村振兴新希望。三是建立评选机制,发挥标杆示范作用。每季度开展“十好家庭评比”“身边人先进事迹微型报告会”“美丽庭院评比”等村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倾听群众心声,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制”的优势,做好“治”的文章,不断扩大乡村治理“同心圆”。一是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让村民真正“当家做主”。建立“遇事好商量·星光商量堂”,每半月开展村民协商,通过共同商议安装“红星”路灯等系列村级事务,实现群众事群众议,村民的主人翁意识逐步增强。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乡贤、老军人这五老作用,做好群众情绪疏导,将征地拆迁等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确保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二是开通“星光夜校公众号”,让自我管理“提档升级”。设立政策解读、村务公开、技能提升等板块,更新《焦裕禄的故事(系列)》《黑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等100余期,点击量超10万。同时,开通“星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网络系统”入口,推行积分网上查询、线上兑换服务,实现“小微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
通过项目试点、技术交流,鼓励村民通过自主创新助力乡村治理,努力让村民的生活更幸福、日子更红火。一是种好“产业试验田”,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谋划“星光试验田——高山蔬果基地试验项目”,实施“星光试验田——高含量淫羊藿林下生态种植试验项目”,建成重庆首个高含量淫羊藿规范化、规模化林下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农户当年增加劳务收入34万余元。全村形成了林下中药材、坡上瓜果园的产业格局,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势头良好,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大大增加。二是搭建“星光手艺台”,释放乡村治理新动能。深入挖掘本村“土专家”“田秀才”“能人巧匠”,面向村内的闲置劳动力,开展手艺展示、技术培训,鼓励发展美丽庭院+特色手工业,全村共建各类手艺队10余个。
探索形成“党建+农村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模式,引导村民在乡村治理中助人自助,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组建爱心“星光志愿服务队”。由党员、退役军人、村民、社会爱心人士等309人组成的星光志愿服务队,其中,外地志愿者有35人。二是构建社会化互助服务体系。构建“家庭扛责为基础、社会关爱为补充、政府兜底为保障”的“三位一体”暖心服务体系,把群众困难转化为志愿队的主动作为、社会爱心人士的积极参与,成功帮助本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女孩筹集医药费5万元,为突发意外受灾户陈瑞志募捐10万余元。三是开展全方位志愿服务活动。建立“爱心驿站”,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爱心义诊暖星光”等便民活动,解决群众看病、照明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同时将志愿服务延伸到群防群治、抗击疫情、抗洪抗灾等各个方面,实现自我服务全覆盖。
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星光夜校”深受乡亲们的喜爱,十八平方公里的星光大地就是教室,实践就是教科书,人人都是老师、个个都是学生。“六个平台”把村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初步探索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村民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星光群众精气神明显提升;干群关系明显好转,基层政权更加巩固;星光村乡村治理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党建引领是实现乡村治理的核心要义与本质要求,以党的阵地建设为纽带和抓手,村党支部在乡村治理中当好“定盘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当好领头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宣讲二十大精神、焦裕禄精神,凝聚乡村治理共识。
群众是乡村治理的主体,星光夜校的产业、文化、议事等六个平台均是为提高群众参与、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而建。而持续办一些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民心的“小”实事,是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基本动力。
产业发展锻炼了一批具有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全局视野的村干部,也让村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尝到了乡村社会治理的甜头,激活了群众奋发有为、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大大提高了农民对乡村振兴的信心,为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形成强大合力。
来源:乡村振兴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