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珙桐花”是和平使者、纯洁爱情、忠贞不渝的代表。在城口县河鱼乡平溪村,一群60、70、80“姑娘”志同道合、意趣相投,毅然组建了“珙桐花之家”。日常生活工作中,她们用互帮、互爱、互助、互学、互促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谁说女子不如男,妇女也能顶起半边天”。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近年来,围绕不同对象、群体、年龄,如何有效有序处理基层群众关心期盼的问题,河鱼乡一直在探索。 “我们结合党建统领‘141’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根据区域、人口等条件,把平溪村划分10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配备1名妇女执委,再由妇女执委带动N名妇女代表组建‘珙桐花之家’。”河鱼乡纪委书记刘小红说,通过“珙桐花之家”这个纽带,凝聚了65名巾帼力量,常态化组织开展志愿服务。 党建带领、支部带头、巾帼带动,河鱼乡推出了“党建+妇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现在很多家庭的男同胞都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绝大部分是‘386199’部队,其中以妇女居多。”平溪村妇联主席张国梅说道,通过创建“珙桐花之家”,妇女同志有了一个互帮、互爱、互助、互学、互促的平台,分散、碎片化的巾帼力量得到有效凝聚激发。
“感谢你帮我把快递带回来!”“要不是你帮忙,我还要走很久!”“太感谢了、太感谢了” ......最近,平溪河畔,“珙桐花之家”的姑娘们组建了一只“跑腿”志愿服务队,为群众生活所需忙碌奔走,致力解决群众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乡村之美在于乡村人,乡村振兴在于人之心。“珙桐花之家”的“跑腿”志愿是妇女同志践行互帮互助的有效载体。妇女志愿者们通过走路、骑车等方式,穿梭在村社小院、田间地头,成为了弱势群体的“跑腿将”、“代购员”。 李檐作为“珙桐花之家”的执委,除了日常开展“跑腿”业务之外,还经常主动上门为腿脚不便的老人采集养老信息、宣讲医疗政策和防电信诈骗等。“不以善小而不为”李檐说道,希望更多的妇女同志加入到“珙桐花之家”,为需要帮助、关心、关爱的家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2月8日至9日,平溪村妇联联合职教中心以“珙桐花之家”为平台,以钱棍舞、腰鼓舞和礼仪文化为主题,组织50余名妇女同志开展了技术培训。 “真的没想到,餐桌礼仪这么复杂!”平溪村“遇见·三十一涧”服务员冉梅松感叹道,为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还需下功夫认真专研学习。同样,在专业老师教授钱棍舞、腰鼓舞的要领之后,祝世玲、杨时祥、毛光荣、刘运菊等巾帼志愿者纷纷表示,看似简单动作,却蕴含着深意,真的是学无止境。 除此之外,根据“珙桐花之家”的工作计划,后期还将举行厨艺、护理、育婴、家政等技术培训,确保所有的妇女同志都有“一技之长”。
“大红花轿八人台,一枝芙蓉今日开,左脚跨轿生贵子,右脚跨脚状元来,起轿......”河鱼乡“山恋·河鱼”花轿队迎来了第一批体验的客人。 河鱼乡民俗文化淳厚,有山歌、花轿、踩高跷、车车灯、彩龙船、钱棍舞等等。“队伍里面有70%都是女同志,她们很积极、热情。有时候,不仅让游客体验到花轿民俗文化,还免费赠送山歌、钱棍舞等。”文化服务中心陈迎春说道,她们不仅传承发扬了民俗文化,还与乡村旅游进行了有效融合,值得点赞。 今年54岁的刘运桂,是“珙桐花之家”的著名女歌手,除此之外,她还是花轿队、“山恋·河鱼”实景剧的知名媒婆,以及民歌志愿服务队的核心成员。 据悉,这支“珙桐花之家”民歌志愿服务队是河鱼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的一支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队伍有6人,都是平溪村山歌爱好者,她们利用业余时间排练,在节假日来到农耕文化体验场,为路过的游客和市民演唱山歌,宣传民俗文化、推介乡村旅游。
来源:掌上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