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在浙江德清联合发布“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我县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城口老腊肉”品牌价值达9.3亿元,相比去年提高2.41亿元。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联合有关权威单位共同举办的公益性“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迄今已持续十二年,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品牌价值评价机制、打造中国品牌正能量、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信息发布遵循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坚持“科学、公正、公开、公认”的工作原则,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今年参加评价的品牌数量达1068个,涵盖大部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据了解,城口老腊肉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制作工艺入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去年2月,赵孝春城口老腊肉获评“中华老字号”。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制作工艺,赋予城口老腊肉产品典型的地方性,也因此成为最具城口地域辨识度的农特产品。 之所以能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得益于我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城口老腊肉精选800~1500米的高海拔地区,以天然富硒饲料为食,以生长周期在8个月以上的本地土猪肉为原材料,猪肉的品质非常好;其制作工艺沿袭千年传承秘方,通过独特的香料腌制与青冈木炕制的洗礼,坚守苛刻的温度与时间的双重考验;传统标准炕房,小火慢炕45天以上;在特定温度条件下,充分自然发酵,产生独特风味物质,质地晶莹、香糯可口,具有独特的腊香味。 专业机构对200份城口老腊肉抽样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未检出苯并芘,91.5%的样品未检出亚硝酸盐,是低温发酵的健康食品。 品质提升是城口老腊肉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县抢抓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科技创新,不断丰富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质量检验监测、品牌保护和营销、利益联结“五大体系”,大力推动城口老腊肉“再出发”,全力推动老腊肉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政策扶持、品质提升、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依托市畜科院等力量,引进改良种猪1700余头,建立标准化种猪场和示范片2个,制定《养殖技术规范》;全面推广全产业链溯源体系,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溯源管理平台;制定发布6项地方标准,建立产品分级分类品质控制体系,将产品按品质分为黑标、金标、绿标3个等级;老腊肉快检中心投用,完成样品检测162份,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鼓励部分企业积极投入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环节自动化、智能化;通过参加西部农交会、香港美食博览会等展会,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举办城口老腊肉进京津冀推介活动、城口县- 九龙坡区对口协同消费帮扶暨城口老腊肉年货节等,拓展销售渠道,产品畅销全国近30个省份和全球10多个国家地区,年销量超1.2万吨。在京津冀推介活动中,与21家商会、基金会、协会和企业签订战略合作等协议,订货总额达7600万元。 展望未来,我县将抢抓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打造城口老腊肉50亿级产业集群。在品质管控上持续发力,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和产品溯源体系。进一步拓展市场,围绕进餐厅进商超、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两进”“两拓展”目标,创新营销方式。在产业发展模式上,推动生产从作坊式向规模化转变、消费从爱心式向市场化转变、品牌从区域性向全球性转变,实现城口老腊肉产业的全面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来源:城口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