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19时30许,重庆第九届巴渝民间艺术周暨“第十四届大巴山(重庆·城口)消夏康养季”“城口县第四届直播电商购物季”在城口人民广场启幕,来自重庆渝东北各区县、九龙坡区、四川省宣汉县、四川省万源市的30家国家级、省市级、县级非遗手工艺企业和民间手艺人代表齐聚城口,展现各地民间特色文化。
据了解,本届艺术周由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城口县委、城口县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城口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委、县商务委、县文化旅游委、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同时,本届艺术周与“第十四届大巴山(重庆·城口)消夏康养季”“城口县第四届直播电商购物季”深度融合,以“文艺展演+消夏康养+乐享购物”的创新模式,打造“文化+旅游+消费”的盛宴。
活动一:民间艺术“巅峰对决” 12支团队同台秀绝活民间文艺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民间文艺盛典作为本次艺术节的重头戏之一,来自重庆各区县的12支文艺团队将历史故事、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元素,巧妙融入歌曲、舞蹈、情景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中,全方位展现民间文艺魅力,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目不暇接的文化盛宴。
“四九四那个煤灯呀,桃园三那个煤灯哒,无输赢嘛再来划……”悠长的山歌调子划破夜幕,只见来自城口的文艺演员身着演出服,慢悠悠地在舞台上饮酒划拳,以“唱”的方式行“酒令”。这种特殊的行酒令的方式,在城口叫作“煤灯拳”,流行于城口的民间酒席之上。
城口县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城口乡下的夜晚,村民们在经历一天辛勤劳作之后,就会三五成群围坐煤油灯下吃饭喝酒,为了消疲解乏,在酒席上渐渐形成了一种区别于“兄弟好”“乱劈柴”的喊拳习俗。煤灯拳每两拳为一小节,是唱着城口山歌调子才出拳的,既可为酒桌吃饭助兴,又可为单调的乡村生活增添几分情调。
除此之外,来自开州的民歌、梁平区的《梁山灯戏》、秀山的《玩牛》、黔江的《阿蓬江号子》也各具地方特色。
梁山灯戏是重庆市梁平区的传统戏剧,起源于明代正德年间,是梁平民间灯班的“玩灯”和“秧歌戏”融合而成的独立地方戏剧种,其音乐系统包括灯弦腔、神歌腔和小调等多种声腔,唱词通俗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秀山县的《玩牛》起源于古代自然崇拜,通过表现农时节令和喜庆场面,表达对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美好祈愿。表演时,放牛人手持道具引“牛”起舞,让“牛”完成吃草、擦痒、滚水、跳坎等舞蹈动作,旁有喊彩之人和锣鼓乐班相伴,随机喝彩。
“大巴山哟,钱棍响连天唉,舞出那个绿水青山艳阳天哟……”7月11日上午,来自城口各乡镇街道的34支精英队伍、共1020名舞者,身着统一服饰,手持钱棍,在同一个旋律、同一套动作下整齐起舞,一曲《钱棍舞动大巴山》
钱棍又称连宵,是在中国重庆市一带流传已有近千年历史的传统舞蹈艺术。该舞以川东地区民族风俗为主,保留传统动律和风格,以身体配合钱棍击打出声展现美感,着重表现在肩部、胯部和足部。人们随着音乐的节拍用钱棍敲击自己的全身关节,使得铜钱发出金玉之响,铿锵有力。
2009年,“钱棍舞”成功申报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亮相上海世博会;2012年,城口县以钱棍舞项目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钱棍舞之乡”。同年,城口以大街为舞台,2398人同时参与钱棍舞展演,经世界纪录协会认证,授予“世界上最大规模钱棍舞表演活动”称号。
“这场千人展演,是对城口十余年倾力守护钱棍舞成果的一次盛大巡礼,更是面向未来的崭新起点。”城口县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期待通过《钱棍舞动大巴山》的动人旋律与壮美舞姿,让更多人认识、喜爱并参与到钱棍舞的传承中来。未来,我们将继续深挖其文化内涵,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城口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闪亮名片。”
同时,在这次展演活动上,还发布了专题片《舞动千年,钱棍铸魂——城口钱棍舞传承之路》;与重庆大学合作,利用AI技术开发的钱棍舞数字教材也即将面世。
“哇,这个漆器上面的图案是手工绘制的呀!”“这个漆器真的可以做到千年不腐啊!”“这就是李子柒视频里提的漆器啊!”……在城口漆艺展上,精美绚丽的漆器让现场惊呼声不断。
此次展出的漆器由山神漆器、“忘我”大漆艺术空间和城口县职教中心非遗工坊提供,展出漆器品类丰富,包括茶具、梳妆匣、文房四宝等新中式生活器物,大漆屏风、大漆花瓶等家居空间用品,作品近百件。
据了解,城口县有着“中国生漆之乡”的美誉,城口大木漆更是中国五大名漆之一。而城口漆器在历史上又称巴国漆器,从已发掘的修齐旦坪遗址看,距今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
时至今日,城口漆艺中的代表当属山神漆器,其制作技艺——重庆漆艺髹饰技艺,在2011年入选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技艺类代表性项目名录。山神漆器曾先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全国“漆花杯”金奖、全国“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国家最佳旅游必购商品奖”等50多项荣誉,并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多次选用为国家外事活动礼品,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城口大木漆”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为推动大木漆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城口县立足漆器这项千年非遗,成立大木漆产业高质量发展专班,围绕生漆种植发展、漆器传承、文化挖掘、漆艺研学等,对全县生漆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在北屏乡松柏村设立“城口大木器文化展示中心”,在城口县职业教育中心开设漆艺相关专业,引入市场主体、培训本土手工艺人的乡村手工坊,力争培养更多非遗人才,拓展更多产业业态,推动城口漆器更好传承和发展。
除了精美的艺术展览外,观众还可以现场体验大漆葫芦、漂漆扇等制作,亲身感受城口大木漆髹饰技艺的魅力。
走进“非遗集市”现场,来自四川省宣汉县、四川省万源市,重庆梁平、奉节、九龙坡、巫溪、城口、万州等区县的30项国家级、省市级、县级非遗技艺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梁平木版年画、竹帘技艺,巫溪巴绣技艺,荣昌陶技艺,城口老腊肉加工工艺、城口鸡鸣贡茶制作技艺、丰都麻辣鸡技艺、重庆糖画技艺、万州泥塑技艺等,吸引人们驻足观看。 展台前,传承人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在为问询者讲解,有的在指导市民参与体验。
特别是食品类的非遗技艺展台前,更是人头攒动。
在城口县老腊肉加工工艺展台,肥瘦相间、层次分明的三线肉,呈现出晶莹剔透的质地,引得人口齿生津。“不要客气,都尝一下嘛。”该项目传承人赵友安热情邀请被香味吸引而来的游客进行品尝,他一边切着腊肉,一边向游客介绍,“我们的腊肉是精选800~1500米的高海拔地区,以天然富硒饲料为食,生长周期在8个月以上的本地土猪肉为原材料的,经过小火慢炕45天以上,使之在特定温度下充分自然发酵之后,才能产生现在这种独特的风味,食品绿色纯天然,炖、炒、焖、炸都别有一番风味。”
梁平区的木版年画、竹帘技艺展台前,色彩风格浓烈、人物造型古朴的年画作品使人过目难忘。“梁平木版年画内容主要以门神、神话传说、戏曲故事、吉祥图案为主。在梁平,一张梁平木版年画贴在门上,是年味的象征。透过它,你能看到家的温暖,年的欢喜,还有民族文化的厚重底色。”梁平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向记者介绍。
除此之外,梁平竹帘结合书画、刺绣、植绒等表现手法,于竹帘上作画,外观典雅肃静,制作工艺精细,让人爱不释手。巫溪巴绣以独特的“挑花”工艺,描绘大巫山地区传统生活习俗、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独具民俗风情。城口的叶雕技艺,以秋季成熟的自然落叶为载体,借助叶子的天然脉络而作画,使图像与叶片的形状、脉络巧妙结合、融为一体,作品巧夺天工。
“我们来自重庆主城区,正好遇上了这个活动,今天我参观了重庆面塑、临江油纸伞等非遗技艺,品尝了万源茶焗猪肝、开州紫水豆干、城口鸡鸣贡茶等非遗食品,这趟来得太值了!”特意来城口避暑的李女士对记者说。
活动五:城口直播电商购物季 33项文旅体活动玩转城口城口老腊肉、城口山地鸡、菌菇、富硒茶叶、蜂蜜……走进城口县直播电商购物季现场,来自城口、四川宣汉、万源三地的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通过“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展销,时间为3天。
活动现场,同步开展全民电商直播大赛,数十名本土网红达人、助农主播、电商主体等开展直播带货,助力农特产品销售。
“今年是我们开展的第四届电商直播购物季,根据数据统计,前三年,我们通过这个活动共挖掘和培育出主播近百名,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破5亿元。”城口县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电商直播购物季只是开场。
当前正值城口旅游旺季,为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城口县还以第十四届中国大巴山(重庆·城口)消夏康养季为载体,配套推出第四届重庆城口·渝陕之巅自行车爬坡挑战赛、第九届“山恋·河鱼”农耕文化康养消夏季等33项文旅体活动,联动全县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爆点”的文旅盛宴。
此外,还精心策划8条精品路线,串联非遗体验线、水韵康养线、星空露营线等主题,覆盖龙盘溪捕鱼、巴山湖垂钓等场景,让游客尽享城口夏日狂欢。
“这些活动将先后进行开展,一直持续至10月初。为保障游客出行,我们在县城至亢谷、河鱼等热点景区增开了旅游专线,努力让游客尽享‘快旅慢游’的巴山原乡之旅,欢迎大家走进城口、了解城口、品味城口。”城口县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王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