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应该什么样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还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亦或是“小桥流水人家”?答案有许多种,但干净整洁的村落环境、和谐良善的乡风民俗、完善齐备的基础设施,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而这一切,需要的是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基础。可如何让基层治理走向千家万户、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坪坝镇的答案是——“党建统领·四共协同”。
近年来,该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深化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创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构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四共协同”治理模式,着力实现党政支持、村级自治、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幅和美乡村的画卷由此徐徐展开。
“以前这条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骑摩托车都经常打滑,现在路修好了,不仅安全还干净!”三湾村村民李大爷指着家门口刚刚修好的路感慨道。
这条从杨安垭口至方家垭口的公路,由于年久失修,多是坑坑洼洼、积水遍地、灰尘四起的景象,群众反响很大,纷纷在“家门口”的党政办公会上向党委政府提出修路诉求。镇党委政府班子现场倾听诉求,迅速将道路硬化工程列为重点民生项目并全力推进。不久,一条2.8公里的“堵心路”便焕然一新,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
“没有阵地何谈共商。”坪坝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始终把筑牢基层党组织作为强化基层治理的基础工程,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深化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擂台比武”机制,举办观摩学习交流2次,开展季度评比3次,推动9个村(社区)党支部在观摩中学习、评比中提升。
同时,以村(社区)党支部为主阵地,按照“党建+”工作思路,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站1个、县级示范点1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9个,全面提升服务群众阵地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党群服务阵地组织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全覆盖开展“一场院坝会、一次大走访、一场大讨论”行动,多渠道多维度收集群众发展意愿和诉求。
此外,镇党委每年举办返乡农民工、致富带头人等群众代表座谈会,9个村(社区)召开代表座谈会9场、院坝会40余场,收集群众建议70余条。探索召开“家门口”的党政办公会,镇党委政府班子走进院落,与群众面对面召开院坝会9场,收集发展建议、急难愁盼问题80余个,现场解决问题60余个。
干群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的模式由此逐渐延伸。
走进坪坝镇新华村,家家户户院落中都可见盛开的繁花,姹紫嫣红与高低不一的树木相映成趣,可谓随处观花、处处看景。
这样的场景得益于“院落自治小组”的成立。该村创新推行“党员包片+网格化管理”模式,由32名党员带头组织村民成立“院落自治小组”,发动群众主动清理房前屋后杂物320余处,村民自发认领责任区栽种花草,打造“微花园”46个,庭院美了,村子也更美了。
新华村只是一个缩影。坪坝镇充分激发群众在乡村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开展“自己的乡村自己建,自己的乡村自己管”文明风尚培育行动。深入实施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达标村创建项目,创建和美乡村示范村、达标村各1个。
以和美乡村创建为契机,持续开展“最美院落”“文明家庭”宣传活动,群众自主建设培育“最美院落”“文明家庭”共450余个。
组织实施“乡村建设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动员10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500余名志愿者,参与理论政策宣讲、村容村貌建设、卫生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动员群众参与护路、护林、护水等公益活动,组建群众性志愿服务队9支,累计参与产业路建设、水池维护、除险清患等1000余人次。
人人参与、人人携手“共建”美丽乡村在坪坝蔚然成风。
今年6月,光明村村民何大姐反映邻居家的树木遮挡了自家庄稼地,双方争执不下。光明村党支部书记庞启中在“141”基层智治平台收到线索后,随即带领调解人员前往两家院坝。在村干部的调解下,何大姐邻居家同意修剪树枝,两家人握手言和。
“村干部能处理的问题,收到平台线索即可到场,力争‘小矛盾不出村’。”坪坝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若遇复杂问题,村干部或网格员可将线索一键推送至镇相关部门,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对口反馈和处理。
工作能如此顺畅快速解决,得益于体系的畅通。该镇探索构建“党建引领、多元主体”的基层共治格局,发挥“141”基层智治体系牵引作用,完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实现党政参与、群众自治的良好效果。
探索建立“四事四商”机制,推动各村(社区)“私事家庭自商、小事网格协商、大事群众共商、难事党政会商”,网格累计处理事件1600余个,群众通过社员会、座谈会深度参与招商引资、土地征收、园区建设等重大事项,取得了听民声、集民意、聚民智的好成效。
着力构建“老街坊”议事体系,组建“老街坊”议事会3个、议事厅1个,群众自发组建“楼委会”N个,形成“问题收集、入户调解、协商解决、结果反馈、成效跟踪”矛盾调处闭环机制,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150余件,群众参与率、满意度均达100%。
大小平台一起发力,村民“共治”下,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今年五月,一年一度的樱桃采摘暨城口老腊肉系列产品消费帮扶活动上,樱桃红透枝头,摊位上的老腊肉、山野菜等农特产品琳琅满目。瓦房村诸多村民纷纷采摘好最大最红最甜的樱桃参与活动,前来选购的市民络绎不绝,樱桃供不应求。
村民刘清一边给游客装樱桃,一边说道:“我家十几棵樱桃树,昨天一天就卖了两千多,镇上办这活动,真的好啊。”
“把发展成果分享给全体居民,这是基层治理的题中之义。”坪坝镇党委书记代信清表示,该镇始终把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深化基层治理的根本目标,配套优化系列惠民服务,提升工作质效。
据了解,近年来,该镇完善了一批基础设施,迭代升级文化活动广场,硬化改造乡村公路4.5公里,新增垃圾分类回收站20个,完成卫生厕所改造119户,污水管道装配率、路灯配置率均达90%以上,全面营造起洁化、亮化、美化、序化的乡村空间。
依托坪坝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引进市场主体6个,开发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群众人均增收4000余元。
推动全民共享“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定位红利,打造“坪坝农品”公共品牌,引导带动群众发展到户产业,累计补助资金123余万元、惠及农户1800余户。
着力推进文化惠民,依托党群服务阵地,开设公益寒托班和暑托班4期、惠及儿童200余名,举办传统节日群众性文艺演出7场,观众累计超过5000人次。
持续打造香山乐园田园综合体,成功举办采摘文化节暨消费帮扶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6次,群众在享受文化生活中实现增收致富。
以服务换民富,以服务暖民心,发展的红利“共享”到了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