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X) \% x, z/ G/ C3 t, u$ V! o7 J' s& T& u* h! O+ ?: ~
发布会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6 o1 _- j) ]5 D( t- M7 y; u
& ~/ q' }, A5 l# L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0日15时讯(记者 刘艳)今(10)日,重庆市深化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新闻发布会举行。市文明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高法院等六部门相关负责人围绕我市信用工作、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治理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 C7 K# r7 y2 t" v" ]" [
* e- S1 v* s8 Y: A市文明办:启动“十项重点治理行动”
3 w9 @- j! j) w# H- u% A& F
9 U9 P1 g0 B2 J: w p- N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马岱良介绍,市文明委印发了《重庆市关于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的实施办法》,启动“十项重点治理行动”。9 E& V* |" O, M% d) A1 o
( v2 Q {8 s) t! B
“十项重点治理行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行动;二是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三是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治理行动;四是扶贫脱贫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五是考试作弊专项治理行动;六是交通运输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七是骗取社会保险专项治理行动;八是贯彻落实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任务分工;九是金融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十是生态环境保护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行动。
1 o7 B5 J- X; O, C% T2 h! B2 C5 x+ v! I- j( v* g. K
马岱良表示,重庆综合应用行政性、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的措施,对“十项重点治理行为”实施联合惩戒。限制从事特定行业和项目,限制政府支持或补贴,限制准入或任职资格,限制荣誉和授信,限制特殊市场交易,限制高消费,加大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力度。
; K4 h1 C2 H L) W) Z& j2 Q) O5 ^% e5 y- ^ m8 o. g
市发展改革委:多类公共信用信息“一站式”公示
/ Q+ g' T+ K( V# @- [ g& J5 n" ]& n$ r0 G' a2 G# P. E" k) W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茂涛在会上介绍,今年,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了《重庆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20年版)》,涉及注册登记、行政许可等5223项事项。5 ?3 i7 r8 r/ g% i8 \5 w
; Y5 C/ b: J4 s" f6 b. R% s6 B
在做好失信信息公开公示上,市发展改革委先后上线了“信用中国(重庆)”网站和“信用重庆”微信公众号,实现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红黑名单”、“双随机、一公开”等多类公共信用信息的“一站式”公示功能,并与各部门门户网站建立了公示信息同步机制。
* |# v2 {/ E @+ I
" h- _% y) i5 p" ?& k6 \3 H李茂涛表示,“信用中国(重庆)”网站和“信用重庆”微信公众号累计访问量超3500万次,累计公开企业400余万条公共信用信息。截至目前,全市38个区县、51个部门和单位累计查询“红黑名单”信息1778万余次,触发和实施联合奖惩措施21万余次。, e) u$ k i/ }! n2 T, D
' T9 |2 ]. h, }0 K, C; v- P6 L8 v% `6 d市公安局:今年已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万余起5 }* L! D! O4 o$ f
- U; C/ J& ~8 ^- P0 {
重庆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刑侦总队总队长吴立勋介绍,今年以来,市公安局持续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全力推进破案打击工作,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万余起、同比上升1.3倍,其中破本地案件2.5万起、同比上升4倍。其中,抓获涉及买卖银行卡等金融账户的犯罪嫌疑人150余人,抓获为诈骗犯罪提供通信设备的犯罪嫌疑人70余人,共收缴银行卡1500余张。* w( y( Z" e# r) S2 U0 C A) a/ z
4 e) W$ ~: u; f- n* h" s: J+ _
在止付预警方面,以“快、全”为目标开展被骗资金快速拦截止付工作,全市共处置涉案银行账号40万余个,止付涉案资金5.8亿元,冻结13亿元。累计预警可能被骗群众37万余人,避免群众损失16亿元。2 o \- x2 E. ~, d4 E0 K: Q6 }% ?
, Z2 ?0 x7 ~' x* d: y9 ], ~: Q
在开展联合惩戒方面,市公安局联合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和重庆市通信管理局,对出租、出售、出借、购买银行账户、支付账户、手机卡的个人,开展联合惩戒。目前我市已对450余名人员采取了相应的惩戒措施。' r# I# V ]' ^8 s5 m! N4 V/ d
5 F6 P& |0 X2 a3 U0 w3 F8 Z市交通局:严查交通运输工程检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7 b2 U, p- y( [! a! S% X
. K* E, ], [6 g% R1 I4 I会上,重庆市交通局总工程师朱文介绍,重庆于2017年12月启动“信用交通市”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市已累计出台《重庆市公路建设市场信用管理办法》等16个制度文件,覆盖了全市公路、水运建设市场以及道路运输市场10余个子行业领域。建成交通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加强信用信息归集。组织对全市交通领域的7842家从业企业和65万名从业人员进行年度信用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加强分级分类监管。
) {$ j1 D9 P' M8 s# q d
6 [: Q2 Z! [% B9 S4 z4 M" O在交通领域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上,加强网络预约出租车平台公司的管理;严厉查处交通运输工程检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整治交通行业安全生产领域不诚信问题;优化货车超限超载治理“一超四罚”工作机制。$ c y5 c( C1 j6 [) n
p! j7 f! f# J: n' o- p市市场监管局:严查防疫物资产品质量违法案件
$ a+ ?' E! n8 d. i" v6 t! |: \2 y$ C7 G, V0 \4 {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军介绍了我市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治理工作开展的情况。
) `$ B8 b- A4 W, [
( Y( M8 a- C9 I% W# }9 N8 s! d8 [徐军说,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公安局、市商务委、市药监局、重庆海关等六部门,重点对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额温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等五类防疫物资及其重要原辅材料,加大监管力度,严查各类违法行为,力保防疫物资全产业链平稳运行。% }! z& K2 Y* [0 d
, ~; a9 \( n% Q2 ^" ?9 R
市市场监管局对全市130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1.6万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1.8万家使用单位进行全覆盖摸排,逐一建档监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对疫情防控重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应急审批的企业实施驻厂监管,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2 z9 f" V& k/ N1 M2 D& u1 D% g1 ?, i0 U6 _8 k4 }7 W* s' t5 W
同时,先后抽检防疫物资产品455批次,医疗器械产品35批次,坚决防止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防护用品出厂销售;开展非医用口罩风险监测,同步向消费者发布风险警示。
$ m/ l4 [0 [" K* N5 S( p5 M. H* ^6 x9 }) C: S
此外,紧盯质量违法、价格违法、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办涉及防疫物资产品质量违法和扰乱市场秩序案件。截至10月底,共查办相关案件598件,案值765万元,罚没款1125万元。其中,价格类案件335件、质量类案件119件、知识产权类案件75件。
; E* X8 Z8 I4 `3 u; I
7 L9 _* f" i% J% O& e市高法院:7600余名“老赖”被限制入住星级宾馆" @$ r' ~, u$ S$ }
$ l C& [1 V4 u# Z! s4 H( R重庆市高法院执行局副局长苏福介绍,近年来,市高法院加大对拒绝执行、逃避执行行为打击力度,自2016年以来,全市法院累计司法拘留12014人,对443人限制出入境;全市法院移送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253件,76名被执行人被判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A5 W. w6 g$ k0 S; P. |
# H9 O0 K" @. |- N. e: q% j& q
同时,市高法院全力推动全市各级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完善信息对接;加大联合信用惩戒,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形成打击逃债行为高压态势,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截止2020年8月,全市共有30120名失信被执行人在工商登记环节受到任职资格限制,7612名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入住星级以上宾馆,400余名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申报就业补贴。
5 w8 j: U+ Y1 [& p' Z! Y
% F+ F* S9 \6 T) ]' L/ O8 a此外,深入推进执行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执行财产处置机制,通过全面推进网络拍卖,杜绝暗箱操作、避免权力寻租,提高财产变价率,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执行案件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截至2020年9月,全市法院累计成功拍卖财产24213宗,成交额322.32亿元。3 A6 f& ^" k' y/ t8 O. N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